歷史上的張飛究竟什么樣?
作者: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歷史上的張飛究竟什么樣?
??? 沈伯俊
??? 《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是廣大讀者最熟悉、最喜愛的人物形象之一。然而,這個形象,卻是羅貫中在保持歷史人物張飛忠于劉蜀、勇猛善戰的基本特點的基礎上,按照市民階層的倫理觀和審美觀加以改造而塑造出來的。對于歷史上的張飛,許多人未必熟悉,甚至存在一些誤解或缺乏根據的猜測。
??? 首先,歷史上的張飛相貌如何,大家可能會說:“豹頭環眼,燕頷虎須。”其實,這只是通俗文藝的說法,史書《三國志》中的《蜀書·張飛傳》卻并無一字涉及張飛的相貌。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嬌兒詩》中有這樣兩句:“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其中“張飛胡”意指張飛長著一副絡腮胡,不知有何依據,大概是因為歷史上的張飛“雄壯威猛”,有“萬人敵”、“熊虎之將”之譽而產生的藝術想像。宋元以來,民間通俗文藝在反復講說三國故事時,沿著這一思路,逐步把張飛的相貌加以完善。元代的《三國志平話》卷上描寫張飛:“生得豹頭環眼,燕頗虎須,身長九尺馀,聲若巨鐘。”羅貫中寫作《三國演義》時,基本上吸收了這一描寫;但為了表現劉、關、張三人體格的差別(劉備“身長七尺五寸”,關羽“身長九尺”),他將張飛的身高改為“八尺”,并略加渲染,于是便有了這樣一段經典性的相貌描寫:“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第1回)從此,張飛的相貌就在廣大讀者心目中定型了。后來的戲曲為了表現張飛的剛直,又“送”給他一張黑臉。
??? 有人說,歷史上的張飛可能是個美男子,理由是:張飛的兩個女兒先后都當上蜀漢后主劉禪的皇后(《三國志·蜀書·二主妃子傳》稱長女為“后主敬哀皇后”,次女為“后主張皇后”),而劉禪是個好色之徒,可見張飛的兩個女兒都是美女;既然女兒都很漂亮,那么父親也應該是個美男子。不過,這只是一種推測,未必是事實。
??? 其一,古代皇帝選擇妃、嬪,固然看重美色;而立皇后,則主要考慮政治因素,多從勛戚大臣家族中擇取,是否美艷則在其次。劉禪為太子時,開國元勛中,諸葛亮無女,關羽之女已被東吳所虜,惟張飛有女,故劉備納其長女為太子妃;劉禪嗣位,其妃自然立為皇后,這并不能證明此女為美女。
??? 其二,劉禪確系平庸之君,但說他“好色”則缺乏憑據。《三國志·蜀書·董允傳》寫道:“后主常欲采擇以充后宮,允以為古者天如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終執不聽。后主益嚴憚之。”董允卒于延熙九年(246),此時劉禪當皇帝已經23年。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先是諸葛亮執政12年,劉禪不敢胡作非為;繼而蔣琬、費袆先后執政,特別是董允總領宮中事務,忠直敢諫,劉禪雖然“欲采擇以充后宮”,卻被董允諫阻,盡管劉禪不太高興,但沒有堅持己見,對董允還有幾分畏懼。可以說,與那些荒淫無道之君相比,劉禪的表現還算過得去。
??? 其三,張飛長女當皇后15年,直至建興十五年(237)六月逝世;在她去世那年,其妹已經入宮為貴人(地位僅次于皇后);次年(238)正月,其妹即被立為皇后,一直當了25年,直到炎興元年(263)蜀漢滅亡,后又隨劉禪到洛陽。張飛二女先后當皇后達40 年,其間并無廢立之事,可見劉禪遵循了古代立皇后的慣例,與兩姐妹的關系也還不錯。這只能證明劉禪比較守規矩,而不能證明兩姐妹都是美女。
??? 其四,即使張飛二女真的是美女,也不能推論張飛本人就是美男子。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遺傳關系十分復雜,決非一個模子鑄成的相似品。古往今來,父親英俊、母親美貌而子女相貌平平者,父母相貌平平而兒子英俊、女兒美貌者,可謂不勝枚舉;父母一方美貌而一方平平甚至丑陋者,同母異父、同父異母者,子女情況更是千差萬別;即使同一父母所生,兄弟之間、姐妹之間,常常也有不小的差異。所以,由子女的相貌來推斷父母的美丑,實在很不可靠。《水滸傳》中的武松和武大郎是親兄弟,一個高大英武,一個短小丑陋,反差極大,你說他們的父母是美還是丑?
??? 由此可見,說“歷史上的張飛是個美男子”,并無可靠證據,只能是一種推測。當然,張飛相貌端正倒是很可能的。
??? 其次,歷史上的張飛是什么出身,我曾經指出:“張飛出身,史無明文。”《三國志平話》卷上稱他“家豪大富”,卻沒說明他以何為業。而在《三國演義》第1回中,張飛首次出場,便自稱“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英雄”.所謂“頗有莊田”,當然算锝上富裕;而“賣酒屠豬”--盡管他本人不一定親自操刀殺豬--則是普通市民們相當熟悉、相當接近的行當。這樣的出身,很自然地賦予了張飛較多的民間色彩和市井氣息。有意思的是,劉、關、張三人的實際出身都不算高:歷史上的劉備,雖然說是“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后”,但早已家道中落,不得不以“販履織席為業”(《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三國演義》據史敘述云:“家貧,販屨織席為業。”(第1回)歷史上的關羽,出身不明,《三國志·蜀書·關羽傳》開篇便說他“亡命奔涿郡”,想來應該是出身于下層;《三國演義》亦未明言關羽的出身,而第一次寫他出場的動作則是“推著一輛車子”(第1回),顯然是下層勞動者模樣;民間傳說便干脆說他是賣豆腐(或賣黃豆)出身。相近的出身,給了他們彼此接近的機會,成為他們順利結拜為兄弟的重要基礎。然而,劉備后來成為蜀漢的開國之君,謚“昭烈”;關羽早在北宋即巳被追封為王,元代已習稱“關大王”,在普通民眾心目中,他們已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和神只。因此,盡管劉、關、張原本都有市井氣息,張飛的家境還好于劉備、關羽,卻只有張飛最能使蕓蕓眾生感到親切。
??? 再次,歷史上的張飛性格如何?根據《三國志·蜀書·張飛傳》的記載,歷史上的張飛雖有尊賢愛士、敬慕君子的優點,卻也有性格暴躁、遇下寡恩的性格弱點。本來,身為勇將,歷經波折,性格急躁甚至暴躁一點,并不足怪;但馳騁疆場數十年,與士卒一起出生入死、甘苦與共,至少應該懂得善待部屬這個起碼的道理。然而,張飛卻偏偏不懂這一點,對士卒極其粗暴,動輒鞭撻致死。這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劉備就曾多次告誡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但張飛卻依然故我,還是動不動就拿部下出氣,這當然要激起某些部下的不滿甚至報復。果然,章武元午(221)六月,正當他準備從閬中出兵,到江州與劉備會合,一起伐吳之時,卻被部將張達、范疆殺害。一代虎將,壯志未酬,竟死于非命,固然令人痛惜,但這卻是他自己粗暴性格釀成的可怕后果。陳壽評張飛云:“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這實在沒有冤枉他。《三國演義》在《三國志平話》的基礎上,將歷史人物張飛“勇而暴”的性格特色,改造為“勇而莽”的性格特色,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暴”的精神指向是“殘暴”,意味著不講道理,暴虐好殺,它只能減弱人們對張飛的好感。“莽”則意味著魯莽、粗心,也意味著無城府、少心計。它雖然常常導致誤事,卻沒有那股令人害怕的殺氣;它是許多平民百姓也會有的毛病,是可以容忍、可以接受的缺點。加上《演義》著力突出張飛的愛憎分明、嫉惡如仇、真誠坦率、心直口快,這就為小說中的“莽張飛”增添了許多可愛之處。
??? 綜上所述,絕大多數中國人心目中的張飛,其實已經不是歷史人物張飛,而主要是經過《三國演義》改造和重塑的張飛形象。他既以歷史上的張飛為原型,又有很大的發展變化。這個令人喜愛的藝術形象,開啟了明清小說中以“粗獷魯莽”為特征的英雄人物系列,并成為這個形象系列中任何人也無法取代的、影響最為深遠的“這一個”.
??? 原載:《文史知識》2006年01期
??? 收藏文章
??? 閱讀數[1007]
??? 百年·紅樓夢 網絡文化與文學研究
??? 周訪問排行 月訪問排行 總訪問排行
??? 《三國演義》中比喻修辭格的運用探析
??? 兩篇遺言話三國,智者“表”“箋”顯情志
??? 《三國演義》中貂禪和孫夫人的形象看羅貫中進步的婦女觀
??? 具有永恒價值的曹操形象
??? 《三國演義》前言
??? 《三國演義》人物形象之悲劇性崇高美
??? 由“關云長五關斬將”說到《三國演義》的成書
??? 從董卓形象的塑造看《三國演義》的評價系統
??? 簡論《三國演義》傳播研究的文化意蘊
??? 說不盡的曹操
???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 如果您已經注冊并經審核成為“中國文學網”會員,請 登錄 后發表評論; 或者您現在 注冊成為新會員?
??? 諸位網友,敬請謹慎網上言行,切莫對他人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