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慎虛

朝代:唐朝 劉慎虛

劉慎虛 字全乙,亦字挺卿,號易軒。盛唐著名詩人。生于開元二年(公元714年)。20歲中進士,22歲參加吏部宏詞科考試,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經局校書郎,為皇太子校勘經史;旋轉崇文館校書郎,為皇親國戚的子侄們校勘典籍,均為從九品的小吏。 劉慎虛是盛唐著名詩人之一。鄭處晦《明皇雜錄》把他和王昌齡、常建、李白、杜甫等人并列,說是"雖有文章盛名,皆流落不偶"(《唐詩紀事》引)。嚴羽也把他與沈宋、初唐四杰、陳子昂、王維、韋應物并舉,稱之為"大名家"(《滄浪詩話·考證》)。殷□撰《河岳英靈集》,別擇精嚴,而選錄其詩多至11首,說他"情幽興遠,思苦語奇。忽有所得,便驚眾聽"。他和孟浩然交誼甚深,有《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孟去世后,又有《寄江滔求孟六遺文》,詞意墾摯。其詩題材、體制以及意境也與孟頗近似,而清微淡遠之中,有幽深拗峭之趣,則又于孟之外自辟蹊徑。《闕題》"道由白云盡"一首,最能代表這種風格。 全唐詩》收其詩15首,除去其中竄入的他人作品,基本上就是《河岳英靈集》所錄存者。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劉慎虛為人淡泊,脫略勢利,壯年辭官歸田,寄意山水,與孟浩然、王昌齡等詩人相友善,互唱和。他曾游江南西道洪州建昌縣桃源里(今江西省靖安縣水口鄉桃源村),見此地山水秀美,民風淳厚,是定居,構筑深柳讀書堂,著書自娛。《唐詩三百首》上載的首句“道由白云居”詩,就是寫于此時此地,原題為《歸桃源鄉》。54歲卒,葬在該村云山垴,墓塋尚存。 在現存的十幾首詩中,《闕題》(原題為《歸桃源鄉》)為其代表作: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日白,清輝照衣裳。“這首詩是其歸鄉后所作,如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重筆勾勒的是山溪、書屋;淡墨湮染的是白云、清輝……超然物外,神思邈遠。 劉慎虛著有《鹡鸰集》五卷,今已散佚。《河岳英靈集》收存其詩十一首,《全唐詩》收存十五首,《靖安縣志·藝文志》(清道光五年版)收存十二首。《唐才子傳》評綦毋潛善寫方外之情;評劉慎虛善為方外之言,他們的作品在風格上都可歸為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派。 劉慎虛不僅詩才出眾,人品也高。據道光《奉新縣志》載:因劉慎虛”孝友恭儉,哲悟過人“,時任洪州(今南昌)刺史吳兢特改其所居奉化鄉為”孝悌鄉“以示表彰。劉慎虛與其同時代的大詩人孟浩然、王昌齡、高適等交往甚密,并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留有許多相互唱和的詩作。劉慎虛代表詩作是《闕題》。

    著作:
同時代詩人
盧貞

盧貞,唐代詩人。字子蒙,生卒年不詳。《全唐詩》卷四六三有盧貞小傳云:“盧貞,字子蒙。官河南尹。開成中,為......

張抃

張抃(?-757)孝昌(今孝感)人。唐朝將領。為張巡屬下裨將。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三鎮節度使安祿......

朱景玄

朱景玄,唐朝武宗會昌(841-846)時人,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元和初應進士舉,曾任咨議,歷翰林學士,......

程彌綸

程彌綸,唐朝人,開寶間進士。《懷魯》是 唐 代詩人 程彌綸 所作詩詞之一。......

盧宗回

盧宗回,生卒年不詳。字望淵,南海(今廣東廣州)人。少時讀書廢寢忘食,善學不倦,同舍生見其所作,嫉之,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