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詩文

體裁:
作者:
朝代:
形式:

病起書懷

陸游〔宋代〕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點絳唇·感興

王禹偁〔宋代〕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欄 通:闌)

風流子·楓林凋晚葉

周邦彥〔宋代〕

楓林凋晚葉,關河迥,楚客慘將歸。望一川暝靄,雁聲哀怨;半規涼月,人影參差。酒醒后,淚花銷鳳蠟,風幕卷金泥。砧杵韻高,喚回殘夢;綺羅香減,牽起馀悲。
亭皋分襟地,難拚處,偏是掩面牽衣。何況怨懷長結,重見無期。想寄恨書中,銀鉤空滿;斷腸聲里,玉筯還垂。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水調歌頭·滄浪亭

蘇舜欽〔宋代〕

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
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壯年何事憔悴,華發改朱顏。擬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不肯傍青綸。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水仙子·游越福王府

喬吉〔元代〕

笙歌夢斷蒺藜沙,羅綺香馀野菜花。亂云老樹夕陽下,燕休尋王謝家,恨興亡怒煞些鳴蛙。鋪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何處也繁華?

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

岑參〔唐代〕

天山雪云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
北風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漢月照銀山,復逐胡風過鐵關。
交河城邊鳥飛絕,輪臺路上馬蹄滑。
晻靄寒氛萬里凝,闌干陰崖千丈冰。
將軍狐裘臥不暖,都護寶刀凍欲斷。
正是天山雪下時,送君走馬歸京師。
雪中何以贈君別,惟有青青松樹枝。

望遠行·繡幃睡起

柳永〔宋代〕

繡幃睡起。殘妝淺,無緒勻紅補翠。藻井凝塵,金梯鋪蘚。寂寞鳳樓十二。風絮紛紛,煙蕪苒苒,永日畫闌,沈吟獨倚。望遠行,南陌春殘悄歸騎。
凝睇。消遣離愁無計。但暗擲、金釵買醉。對好景、空飲香醪,爭奈轉添珠淚。待伊游冶歸來,故故解放翠羽,輕裙重系。見纖腰圍小,信人憔悴。

長門怨三首

劉皂〔唐代〕

雨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
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

宮殿沈沈月欲分,昭陽更漏不堪聞。
珊瑚枕上千行淚,不是思君是恨君。

蟬鬢慵梳倚帳門,蛾眉不掃慣承恩。
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殘妝空淚痕。

行京口至竹里詩

鮑照〔南北朝〕

高柯危且竦,鋒石橫復仄。
復澗隱松聲,重崖伏云色。
冰閉寒方壯,風動鳥傾翼。
斯志逢凋嚴,孤游值曛逼。
兼途無憩鞍,半菽不遑食。
君子樹令名,細人效命力。
不見長河水,清濁俱不息。

和子由論書

蘇軾〔宋代〕

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
茍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
貌妍容有顰,璧美何妨橢。
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譏,不謂子亦頗。
書成輒棄去,謬被旁人裹。
體勢本闊略,結束入細麼。
子詩亦見推,語重未敢荷。
邇來又學射,力薄愁官笥。
多好竟無成,不精安用移。
何當盡屏去,萬事付懶惰。
吾聞古書法,守駿莫如跛。
世俗筆苦驕,眾中強嵬騀。
鐘張忽已遠,此語與時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