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云一渦

李煜〔五代〕〔〕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譯文及注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束盤起的發髻,一根玉簪插在其上,清淡顏色的上衣配上輕盈的羅裙,不知為何輕輕皺起眉頭。
獨自站在窗邊,風聲和雨聲交雜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兩兩的,這漫漫的寂寥長夜叫人怎么辦才好。

注釋
長相思:此詞調名在曾慥《樂府雅詞》中作《長相思令》。
云:指婦女蓬卷如云的頭發。
一緺(wō):即一束。一說緺,讀為guā,意為青紫色的綬帶(絲帶)。這里指飾發用的紫青色絲帶。元薛惠英《蘇臺竹枝詞》中有句:“一鳳髻綠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銀。”
玉:這里指插在女子頭上的玉簪。梭:蕭本二主詞中誤作“梳”。梭,原是織布用的梭子,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詞是描寫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閨怨詞。

  “云一緺,玉一梭”兩句,分寫女子發式、頭飾之美,用語清新而形象。

  “淡淡衫兒薄薄羅”,續寫女子淡雅衣著,雖未明寫容顏,但這種比喻和襯托卻從側面寫出女子的容貌艷麗和氣質高雅。雖只寫衫裙,而通體所呈現的一種綽約風神自可想見。尤其是“淡淡”和“薄薄”兩個疊詞的使用,別具一格,于淺白中見新意,于細微處見匠心。

  “輕顰雙黛螺”,寫到這位淡妝女子的表情。輕皺雙眉,似乎蘊含著幽怨。相思懷人之意,于此隱隱傳出,并由此引出下片。這一句突兀其來,直扣人心,不僅突出了女子愁思不解的容態,而且加強和豐富了這種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詞是描寫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閨怨詞。

  “云一緺,玉一梭”兩句,分寫女子發式、頭飾之美,用語清新而形象。

  “淡淡衫兒薄薄羅”,續寫女子淡雅衣著,雖未明寫容顏,但這種比喻和襯托卻從側面寫出女子的容貌艷麗和氣質高雅。雖只寫衫裙,而通體所呈現的一種綽約風神自可想見。尤其是“淡淡”和“薄薄”兩個疊詞的使用,別具一格,于淺白中見新意,于細微處見匠心。

  “輕顰雙黛螺”,寫到這位淡妝女子的表情。輕皺雙眉,似乎蘊含著幽怨。相思懷人之意,于此隱隱傳出,并由此引出下片。這一句突兀其來,直扣人心,不僅突出了女子愁思不解的容態,而且加強和豐富了這種容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輕”字頗有分寸,它適合表現悠長而并不十分強烈的幽怨,且與通篇輕淡的風格相諧調。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寫到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秋風本就催愁,文人亦已多傷秋,更何況有苦雨相和。作者不單寫風,也不單寫雨,而寫風雨交加,更增添了秋夜愁思的凄苦。但是作者覺得這樣的環境烘托仍然不夠,于是風催殘葉、雨打芭蕉,“簾外芭蕉”似乎也有淚滴,秋意不僅更濃,秋思也已更苦,“三兩窠”,又隱約讓人感到女子的孤零寂寞。

  “夜長人奈何!”春宵苦短、秋夜嫌長,原只因其一歡一愁。最后一句仿佛是女主人公發自心底的深長嘆息。這嘆息正落在歇拍上,“奈何”之情點到即止,不作具體的刻畫渲染,反添余蘊。聯系上片的描繪,不僅使人聯想到,這位“淡淡衫兒薄薄羅”的深閨弱女,不僅生理上不堪這秋風秋雨的侵襲,而且在心理上更難以禁受這凄冷氣氛的包圍。▲

,

參考資料:完善

1、 鐘振振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139-140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詞應是李煜前期的作品,當時“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他,作為南唐后主,生活在奢華的宮廷之中,并沒有過多的憂心事。他經常去關注宮廷之中男女之間的情感,因此詞中多反映了帝王生活中宮廷歌舞宴樂的盛況和男女情愛。
李煜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后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茍安于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菩薩蠻·月華如水籠香砌

孫光憲〔五代〕

月華如水籠香砌,金環碎撼門初閉。寒影墮高檐,鉤垂一面簾。碧煙輕裊裊,紅戰燈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夢長。

......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李煜〔五代〕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長相思·一重山

李煜〔五代〕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浣溪沙·半踏長裾宛約行

孫光憲〔五代〕

半踏長裾宛約行,晚簾疏處見分明,此時堪恨昧平生。早是銷魂殘燭影,更愁聞著品弦聲,杳無消息若為情。......

臨江仙·深秋寒夜銀河靜

尹鶚〔五代〕

深秋寒夜銀河靜,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夢等閑成。逡巡覺后,特地恨難平。紅燭半條殘焰短,依稀暗背錦屏。枕前何事最傷情?梧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