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雨打新荷·綠葉陰濃

元好問〔金朝〕〔〕

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涼多。海榴初綻,朵朵簇紅羅。乳燕雛鶯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驟雨過,似瓊珠亂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命友邀賓玩賞,對芳樽淺酌低歌。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滿布池塘的亭水閣中,繁茂的綠葉,灑下片片濃陰,最是涼快。剛剛開始綻放的石榴花,聚成一團,火紅似火。雛燕幼鶯嘰嘰地說著話,高高的柳枝上蟬鳴與之相和。驟雨突然來到,雨滴像亂撒的珍珠,將池塘中的片片新荷都打了個遍。
人生能有多長時間,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剛剛做了一場夢一樣。失意得意命運的好壞由前生而定,何必苦苦操勞。邀請朋友一起玩賞,淺酌幾杯小酒,低聲唱幾首歌,任憑那日月輪轉,來往如梭。

注釋
海榴:即石榴。
撒:撒落。
幾:幾許,此處指多長時間。
窮通前定:意為失意得意命運的好壞由前生而定。
命友: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一

  上片寫盛夏納涼,流連光景的賞心樂事,主寫景。看作者鋪敘的層次,可說是漸入佳境:作者先用大筆著色,鋪寫出池塘水閣的一片綠蔭,并以“偏趁涼多”四字,輕輕點出夏令。然后,在此萬綠叢中,點染上朵朵鮮紅如羅的石榴花,令讀者頓覺其景照眼欲明,進而,寫鳥語蟬鳴。而這鳥兒,專指“乳燕雛鶯”,是在春天誕生、此時剛剛孵出的新雛,其聲稚嫩嬌軟而可喜。那蟬兒也是剛出蟲蛻,踞高柳而長鳴,“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在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中,池塘水閣平添生趣。到此,作者妙筆生花,在熱烈、喧鬧的氣氛中特別敘寫了一場驟雨。這雨決非煞風景,它是過路的陣雨,既給盛夏帶來涼意,又替畫面作了潤色。驟雨持續時間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一

  上片寫盛夏納涼,流連光景的賞心樂事,主寫景。看作者鋪敘的層次,可說是漸入佳境:作者先用大筆著色,鋪寫出池塘水閣的一片綠蔭,并以“偏趁涼多”四字,輕輕點出夏令。然后,在此萬綠叢中,點染上朵朵鮮紅如羅的石榴花,令讀者頓覺其景照眼欲明,進而,寫鳥語蟬鳴。而這鳥兒,專指“乳燕雛鶯”,是在春天誕生、此時剛剛孵出的新雛,其聲稚嫩嬌軟而可喜。那蟬兒也是剛出蟲蛻,踞高柳而長鳴,“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在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中,池塘水閣平添生趣。到此,作者妙筆生花,在熱烈、喧鬧的氣氛中特別敘寫了一場驟雨。這雨決非煞風景,它是過路的陣雨,既給盛夏帶來涼意,又替畫面作了潤色。驟雨持續時間不長,卻剛好“打遍新荷”,引人聯想到“瓊珠亂撒”的景照,真是“人在畫圖中”。此乃曲中一段絕妙好辭,無怪“一時傳播”(《雨村曲話》卷上)。

  下曲即景抒懷,宣揚淺斟低唱,及時行樂的思想。主調既是低沉的,又是曠達的。在用筆上,作者一洗上片的丹青色彩,換作白描抒寫。“良辰美景”句總括前文,言如此好景,應盡情欣賞,不使虛過。“窮通前定”(命運的好壞乃前世注定)是一種宿命論的說法,作者這樣說,旨在“何苦用張羅”,即反對費盡心機的鉆營。這種曠達的外表,仍掩飾不住作者內心的苦悶,“命友邀賓玩賞”二句,謂人生樂趣在流連光景、杯酒,這是從六朝以來,封建士大夫在無所作用之際典型的人生態度。因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會使他們感到心驚,而沉浸在“酩酊”大醉中,庶幾可以忘懷一時,取得片刻的麻醉。

  應該指出,下曲表現的思想,即使在封建時代,也是并不高明的。然而在對于自然美的發現和再造上,作者卻是做得相當出色和成功。數百年來讀者津津樂道的,不是曲中論道之語,而是那“驟雨打新荷”的生機盎然的夏令境界,以及其中流露的濃厚的生活情趣。

  此曲寫法與詞相近,這是因為在宋元之交,詞、曲均稱樂府,都是被諸管弦,傳于歌筵的,所以早期的詞曲分疆并不甚嚴。《蓮子居詞話》認為此曲作詞調,就是這個緣故。具有詞味,也可算是此曲的一個特點。▲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賞析二

  《唐詩三百首》中,只有兩首是專抒夏日好處的,一首是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一首是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不約而同,都突出了“涼”的美感。夏日景物的色彩要比春天濃烈和熱鬧得多,文人卻偏偏不敢去全身心地迎接,先要為自己留一塊虛靜的涼蔭。也許這是因為在夏季的炎熇中,澄懷滌煩是娛目游心的首要前提,有“閑情”才有“逸致”。

  本篇前半繪寫夏日園亭的自然景色,首先也是強調“涼多”。這是從池塘水閣遍布的一片“綠葉陰濃”來呈現的,屏絕了驕

展開閱讀全文 ∨
創作背景
《唐詩三百首》中,只有兩首是專抒夏日好處的,一首是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一首是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不約而同,都突出了“涼”的美感。夏日景物的色彩要比春天濃烈和熱鬧得多,文人卻偏偏不敢去全身心地迎接,先要為自己留一塊虛靜的涼蔭。也許這是因為在夏季的炎熇中,澄懷滌煩是娛目游心的首要前提,有“閑情”才有“逸致”。
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大江東去·用東坡先生韻

趙秉文〔金朝〕

秋光一片,問蒼蒼桂影,其中何物?一葉扁舟波萬頃,四顧粘天無壁。叩枻長歌,嫦娥欲下,萬里揮冰雪。京塵千丈,可能容此人杰?回......

大江東去·用東坡先生韻

趙秉文〔金朝〕

秋光一片,問蒼蒼桂影,其中何物?一葉扁舟波萬頃,四顧粘天無壁。叩枻長歌,嫦娥欲下,萬里揮冰雪。京塵千丈,可能容此人杰?回......

玉樓春·驚沙獵獵風成陣

元好問〔金朝〕

驚沙獵獵風成陣,白雁一聲霜有信。琵琶腸斷塞門秋,卻望紫臺知遠近。深宮桃李無人問,舊愛玉顏今自恨。明妃留在兩眉愁,萬古春山......

人月圓·玄都觀里桃千樹

元好問〔金朝〕

玄都觀里桃千樹,花落水空流。憑君莫問:清涇濁渭,去馬來牛。謝公扶病,羊曇揮涕,一醉都休。古今幾度,生存華屋,零落山丘。......

大江東去·用東坡先生韻

趙秉文〔金朝〕

秋光一片,問蒼蒼桂影,其中何物?一葉扁舟波萬頃,四顧粘天無壁。叩枻長歌,嫦娥欲下,萬里揮冰雪。京塵千丈,可能容此人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