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花前沒有了她的陪伴,只能獨自在花間徘徊,舉目四顧,一片凄涼。縱使笙歌入耳,婉轉悠揚,也只能喚起曾經記憶,從而更添感傷惆悵。
林間彩蝶對對,簾間飛燕雙雙,皆在快樂嘻逐,恩愛相偕。血色殘陽籠罩著綠樹青苔,怎能再忍受心中悲涼!
注釋
縱有:縱使有。
笙歌:笙代指各種樂器;笙歌即指各種樂器演奏聲和歌聲。
忍:作“怎忍”解。
此詞上片寫在游樂之地失去情侶以后,縱然娛樂也悲傷;下片先以蝶燕雙雙,興起孤獨之感,最后以景結情。詞中運用反襯、比興的手法,以樂寫哀,用春花怒放之景反襯失卻伴侶之悲,用笙歌反襯愁腸欲斷之傷,用蝶燕雙雙反襯孤寂之感,具有民歌格調。全詞情景相滲,構思新穎,風流蘊藉,雅淡自然,體現了馮詞的特色。
上片寫“失卻游春侶”、 “獨自尋芳”之悲。“花前失卻游春侶,獨自尋芳。滿目悲涼。”“花前月下”,原為游春男女的聚會之地;而偏偏在這游樂之處,失卻了游春之侶;花前誠然可樂,但獨自一人,徘徊覓侶,則觸景生情,適足添愁,甚而至于舉目四顧,一片凄涼,大好春光,亦黯然失色。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此詞上片寫在游樂之地失去情侶以后,縱然娛樂也悲傷;下片先以蝶燕雙雙,興起孤獨之感,最后以景結情。詞中運用反襯、比興的手法,以樂寫哀,用春花怒放之景反襯失卻伴侶之悲,用笙歌反襯愁腸欲斷之傷,用蝶燕雙雙反襯孤寂之感,具有民歌格調。全詞情景相滲,構思新穎,風流蘊藉,雅淡自然,體現了馮詞的特色。
上片寫“失卻游春侶”、 “獨自尋芳”之悲。“花前失卻游春侶,獨自尋芳。滿目悲涼。”“花前月下”,原為游春男女的聚會之地;而偏偏在這游樂之處,失卻了游春之侶;花前誠然可樂,但獨自一人,徘徊覓侶,則觸景生情,適足添愁,甚而至于舉目四顧,一片凄涼,大好春光,亦黯然失色。
“縱有笙亦斷腸。”笙歌在游樂時最受歡迎,但無人相伴,則笙歌之聲,適足令人生悲。“縱有”兩字,從反面襯托失去之痛:笙歌散盡,固然使人因孤寂而斷腸,但他卻感到即使笙歌滿耳,也仍然是愁腸欲斷。
下片寫因見蝶燕雙雙,興起孤獨之感。“林間戲蝶簾間燕,各自雙雙。”自己失卻游春之侶而影單形只,但閑步四望,只見彩蝶雙雙,飛舞林間;蒸兒對對,出入簾幕。
“忍更思量,綠樹青苔半夕陽。”彩蝶、燕兒都成雙做對,使他怎能再耐得住自己的孤獨之感!“綠樹青苔半夕陽”一句,以景結情,夕陽斜照在綠樹青苔之上的靜景,正與上片的“滿目悲涼”之句相拍合。
馮延巳詞具有民歌格調者不少,且善于運用比喻、起興,如《蝶戀花》詞:“幾日行云何處去?”是以“行云”暗喻浪子,浪子行蹤如浮云飄蕩,竟然“忘卻歸來”。由此興起思婦春怨:“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而這首《采桑子》詞,則是以描寫蝶燕雙飛之樂興起自身孑然無侶的孤獨之感,這種寫法在民歌中是經常使用的。▲
,參考資料:完善
1、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唐宋詞鑒賞辭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03:第81頁 2、 ?徐慶宜選析.唐宋詞三百首: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69頁月華如水籠香砌,金環碎撼門初閉。寒影墮高檐,鉤垂一面簾。碧煙輕裊裊,紅戰燈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夢長。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半踏長裾宛約行,晚簾疏處見分明,此時堪恨昧平生。早是銷魂殘燭影,更愁聞著品弦聲,杳無消息若為情。......
深秋寒夜銀河靜,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夢等閑成。逡巡覺后,特地恨難平。紅燭半條殘焰短,依稀暗背錦屏。枕前何事最傷情?梧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