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我在驛館寂寞地吹蘆葉,又去都亭觀舞聽《柘枝》。記得去年相逢時,風雪充滿了整個淮西,你我暢談到深夜,殘燭照著游子身上衣。
遙想家鄉(xiāng)東流清淺的曲水,卻無法回到家鄉(xiāng)去;北望你所在的東五臺,卻只看到天邊煙霧凄迷。怨京城路途太遙遠,你的書信太少稀。如今一年過去了,秋色又染遍了大地。
注釋
淮西客舍接得陳敬止書,有寄:淮西,淮河上游地區(qū),即今安徽合肥和鳳陽一帶。陳敬止,作者的友人。有寄,指作此詞寄給陳敬止。
驛館吹蘆葉:驛館,即客舍。吹蘆葉,吹蘆葉卷成的哨子。
都亭舞柘枝:都亭,古時城郭附近的亭舍。柘枝,舞曲名。
曲水
“淮西”指淮河上游一帶,今安徽合肥市及鳳陽地區(qū)。《元史·地理志》: “廬州路,宋為淮西路。”陳敬止,毛的朋友,余不詳。這首是羈旅中懷念友人之詞。前一年,兩人在淮西客舍相逢,剪燭話舊,其后陳到京師,毛仍滯留淮西。陳寄書來,毛因而賦這首《南柯子》寄給陳,表達懷鄉(xiāng)念友之情。上半闋寫去年的相會。“驛館吹蘆葉,都亭舞柘枝。”兩句破空而來,異常工穩(wěn)。“蘆葉”,指卷蘆葉為哨子吹,“柘枝”是舞曲名。蘆之葉,柘之枝,對仗何其工穩(wěn)。驛館都亭,字面亦工。或以為兩者合掌,實際不然。驛館吹蘆葉,寫旅途凄冷,蘆葉哨音令人難忍。“都亭舞柘枝”,淮西相逢,共看歌舞,值得欣慰。“相逢風雪滿淮西”,點出相逢的季節(jié)環(huán)境。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淮西”指淮河上游一帶,今安徽合肥市及鳳陽地區(qū)。《元史·地理志》: “廬州路,宋為淮西路。”陳敬止,毛的朋友,余不詳。這首是羈旅中懷念友人之詞。前一年,兩人在淮西客舍相逢,剪燭話舊,其后陳到京師,毛仍滯留淮西。陳寄書來,毛因而賦這首《南柯子》寄給陳,表達懷鄉(xiāng)念友之情。上半闋寫去年的相會。“驛館吹蘆葉,都亭舞柘枝。”兩句破空而來,異常工穩(wěn)。“蘆葉”,指卷蘆葉為哨子吹,“柘枝”是舞曲名。蘆之葉,柘之枝,對仗何其工穩(wěn)。驛館都亭,字面亦工。或以為兩者合掌,實際不然。驛館吹蘆葉,寫旅途凄冷,蘆葉哨音令人難忍。“都亭舞柘枝”,淮西相逢,共看歌舞,值得欣慰。“相逢風雪滿淮西”,點出相逢的季節(jié)環(huán)境。這“風雪”固然與時令有關,同時“最難風雨故人來”,“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風雪中逢故人,尤其難得,這“風雪”二字也就是前人所謂“著色”。“記得去年殘燭照征衣。”這一句喚醒,一切都是去年發(fā)生的事。去年的事,今年還記得清楚,可見兩人的交情非比一般。“殘燭照征衣”寫出剪燭話舊兼話別的特點。四句小詞,卻采用步步逆入的手法,耐人尋味。
上半闋采用倒敘的方式回憶兩人淮西客舍的相遇,下半闋用順敘寫今日的旅愁和對知己的懷念。“曲水東流淺,盤山北望迷。”兩句字面對得異常工穩(wěn),內容卻大開大合。王羲之《蘭亭集序》有“引以為流觴曲水”的話。毛是蕭山人,曲水就在附近,“曲水東流淺”,想象家鄉(xiāng)景物,然而不能親臨。“盤山北望迷”,翹首故人所在,又望不到。盤山在北京附近薊縣境內,又名東五臺。這里借指北京故人之所在。引 “盤山”就是為字面上跟“曲水”對得更工穩(wěn)。一句東思故鄉(xiāng),一句北望故人,空間開闊。“長安書遠寄來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題目里是得到陳敬止的信才寄這首詞,按常理應寫收到信的高興,但他卻出人意外好象責備對方: “長安書遠寄來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信寄得太少,去年冬天分別,今年秋天才寄一封信。這種象是責怪,比正面寫收到信的喜悅要清新和深刻得多,正是因為友情太深、相思太切,接到信反而怪寫少了寄遲了。這首小詞立意、布局和琢句都有值得稱道的地方,是《毛檢討詞》中的精品。譚獻評這首詞用 “北宋句法”(《篋中詞》),說得也是中肯的。
▲
參考資料:完善
1、 品詩文網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翻飛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
從教鐵石,每見花開成惜惜。淚點難消,滴損蒼煙玉一條。憐伊大冷,添個紙窗疏竹影。記取相思,環(huán)佩歸來月上時。......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