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馮延巳〔五代〕〔〕

幾日行云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里無尋處。(依依 一作:悠悠)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這幾天,他像流云飄哪里?忘了回家,不顧芳春將逝去。寒食路上長滿了野草閑花。他車馬又在誰家樹上系?
淚眼倚樓不斷自言語,雙燕飛來,路上可與他相遇?紛亂春愁如柳絮,夢中到哪尋他去?

注釋
行云:宋玉《高唐賦序》記巫山神女云:“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行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后世多借指行蹤無定的美人,此指所思情郎。
不道: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四:“不道,擾云不知也;不覺也;不期也。馮延已《蝶戀花》詞:‘幾日行云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言不覺春將暮也。”
百草二句:清譚獻《復堂詞話》:“行云、百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鑒賞

  這首詞從字面看,是描寫一女子對她游蕩在外的丈夫久久不歸既埋怨又難以割舍的纏綿感情。從一開頭的“行云何處去”到最后的“夢里無尋處”,女主人公的情感始終在怨嗟與期待、苦悶與尋覓的交織中徘徊。作為一首優秀的閨情詞,由于抒情的深刻與典型,往往容易喚起人們更廣泛的聯想,因而這首詞中所抒發的“忠厚纏綿”之情,似乎也概括了更廣泛的人生體驗。

  詞寫閨怨。上片以飄蕩不歸的行云,比作浪子。

  “幾日行云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這三句是閨中少婦的幽怨之詞,表現出她對情郎的惦念。這里以“行云”比喻在外四處游蕩的情郎,非常形象貼切。“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春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這首詞從字面看,是描寫一女子對她游蕩在外的丈夫久久不歸既埋怨又難以割舍的纏綿感情。從一開頭的“行云何處去”到最后的“夢里無尋處”,女主人公的情感始終在怨嗟與期待、苦悶與尋覓的交織中徘徊。作為一首優秀的閨情詞,由于抒情的深刻與典型,往往容易喚起人們更廣泛的聯想,因而這首詞中所抒發的“忠厚纏綿”之情,似乎也概括了更廣泛的人生體驗。

  詞寫閨怨。上片以飄蕩不歸的行云,比作浪子。

  “幾日行云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這三句是閨中少婦的幽怨之詞,表現出她對情郎的惦念。這里以“行云”比喻在外四處游蕩的情郎,非常形象貼切。“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春將暮”字面上是指春光將盡,亦指女子的美好年華將逝,這兩句為女子的自問自答之詞,充滿無窮悲嘆:美好的春光將要逝去了,而情郎卻仍不見歸來。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百草千花”,用辭也典麗雙關,暗中包括那些招蜂引蝶的女人,頗帶鄙薄意識。“香車”,代丈夫的行蹤。車子停在誰家樹下,意指丈夫在誰處冶游。這樣寫,既切合女主人公倚樓眺望的情景,又形象鮮明,情思宛轉,耐人反復尋味。

  下片則寫閨中少婦的孤獨與凄苦,她眼含淚水,倚立樓頭,不免如癡如呆,獨自念念叨叨。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她想到自己的丈夫在外縱行放蕩,心中是多么的悲傷呀。“淚眼”寫其憂傷;“倚樓”寫她對丈夫的盼望;“頻獨語”三字,把女主人公那種傷心欲狂的精神狀態清晰地刻畫出來。“雙燕”兩句是她的詢問,她頻頻問那歸來的雙燕是否見到自己的夫君。燕子無情,怎聽得懂她的言語,這一問極寫女主人公之癡。

  “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里無尋處。”問燕燕無語,這令她多么惆悵,多么悲痛,心中那春愁頓時如柳絮一般,凌亂無序。這里詞人以柳絮喻愁,將無形之愁具體化,極寫其紛亂。“悠悠夢里無尋處”,既然他不歸,她又那般惦念著他,那么便到夢里將他尋覓吧,但夢卻那般悠長,令她茫然而不得尋覓。這最后兩句寫得千回百轉,情意纏綿,形象地表達了女主人公的哀怨與癡情。

  這首詞連用了三個問句:“幾日行云何處去?”“香車系在誰家樹?”“雙燕飛來,陌上相逢否?”一次比一次問得更迫切,從而描繪出女主人公越到后來越瀕近絕望的心情。這是一種層層加碼式的手法。雙燕尚懂得歸來而人卻不知,離愁被春光撩撥得像悠悠揚揚的柳絮,漫天飛舞,使你在夢里也覓不到蹤跡。作者以輕靈縹緲之筆寫朦朧夢境,怨而不怒,蘊藉深婉,可謂別開新境。▲

,

參考資料:完善

1、 蔡厚示,黃拔荊著.南唐二主暨馮延巳詞傳李璟、李煜、馮延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04 2、 (清)朱孝臧編選;思履主編.宋詞三百首: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5:44 3、 唐圭璋,鐘振振主編.唐宋詞鑒賞辭典:安徽文藝出版社,2006.10:29 4、 唐圭璋,鐘振振主編.宋詞鑒賞辭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1.08:154-155
創作背景
這首詞從字面看,是描寫一女子對她游蕩在外的丈夫久久不歸既埋怨又難以割舍的纏綿感情。從一開頭的“行云何處去”到最后的“夢里無尋處”,女主人公的情感始終在怨嗟與期待、苦悶與尋覓的交織中徘徊。作為一首優秀的閨情詞,由于抒情的深刻與典型,往往容易喚起人們更廣泛的聯想,因而這首詞中所抒發的“忠厚纏綿”之情,似乎也概括了更廣泛的人生體驗。
馮延巳

馮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在南唐做過宰相,生活過得很優裕、舒適。他的詞多寫閑情逸致辭,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菩薩蠻·月華如水籠香砌

孫光憲〔五代〕

月華如水籠香砌,金環碎撼門初閉。寒影墮高檐,鉤垂一面簾。碧煙輕裊裊,紅戰燈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夢長。

......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李煜〔五代〕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長相思·一重山

李煜〔五代〕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浣溪沙·半踏長裾宛約行

孫光憲〔五代〕

半踏長裾宛約行,晚簾疏處見分明,此時堪恨昧平生。早是銷魂殘燭影,更愁聞著品弦聲,杳無消息若為情。......

臨江仙·深秋寒夜銀河靜

尹鶚〔五代〕

深秋寒夜銀河靜,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夢等閑成。逡巡覺后,特地恨難平。紅燭半條殘焰短,依稀暗背錦屏。枕前何事最傷情?梧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