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年年三月暮春時節,柳絮飄飄蕩蕩,它們在湖畔十里路的景致里度過鶯啼花開的好時光。如今,柳絮飄來浮去,也沒有個落地的地方,只是這樣隨著風輕緩地旋轉漂浮著。
滿眼都是殘破的墻垣,病柳也倚靠著墻斜立。即使偶有枝頭殘留有花朵,也不值得風神嫉妒而把它吹落。霧氣里的河灘黃沙,畢竟遮不住河流日夜向東南流注。
注釋
蝶戀花: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本名“鵲踏枝”,又名“黃金縷”“卷珠簾”“鳳棲梧”“明月生南浦”“細雨吹池沼”“一籮金”“魚水同歡”“轉調蝶戀花”等。正體為雙調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韻。
斷送:作弄,逗引。
鶯
這首詞意象凄涼,蓄蘊悲惋,喟嘆逝者如斯,感傷時運無奈。就思想意義來說,格調一般,但其表現手法,卻不乏令人稱道之處。
上片以“柳絮”起調,便使詞趣帶上了幾許憂傷,因為楊柳飛絮之時,春已闌珊,而柳絮又從來是優傷的載體。故爾一見“柳絮” ,便意味著春光將逝,便自然生悲生愁。而“年年三月暮”更使“柳絮”帶來的憂傷增添了許多。“斷送鶯花,十里湖邊路”,則使憂傷形象化、具體化。“十里湖邊”路上的美景由于柳絮飄飛而綠肥紅瘦,美景不復在眼里,其悵恨之情溢于詞表,妥帖而形象。但說柳絮“無落處”卻分明有悖于事實。眾所周知,柳絮落地為土,遇雨為泥。蘇東坡還相信“楊花(即柳絮)落水為浮萍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詞意象凄涼,蓄蘊悲惋,喟嘆逝者如斯,感傷時運無奈。就思想意義來說,格調一般,但其表現手法,卻不乏令人稱道之處。
上片以“柳絮”起調,便使詞趣帶上了幾許憂傷,因為楊柳飛絮之時,春已闌珊,而柳絮又從來是優傷的載體。故爾一見“柳絮” ,便意味著春光將逝,便自然生悲生愁。而“年年三月暮”更使“柳絮”帶來的憂傷增添了許多。“斷送鶯花,十里湖邊路”,則使憂傷形象化、具體化。“十里湖邊”路上的美景由于柳絮飄飛而綠肥紅瘦,美景不復在眼里,其悵恨之情溢于詞表,妥帖而形象。但說柳絮“無落處”卻分明有悖于事實。眾所周知,柳絮落地為土,遇雨為泥。蘇東坡還相信“楊花(即柳絮)落水為浮萍”(見《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原注)之說。關于“無落處”,詞人不顧事實,硬是說柳絮“無落處”,分明是寄托自已飄蓬無定的悲惋的。既然柳絮“無落處”,它并不能飄到哪里去,只能隨著風低低地飄去。這一筆使柳絮不僅不能直上青云,而且也不能再“萬轉千回”,只能是“低低去”了。是柳絮戀人,還是人戀柳絮。這倒無須窮究,但這意象中所融進的衰頹和沉落卻是不難體味的。
過片“滿眼頹垣欹病樹”,詞脈直跌而下。諸君看到的是傷病的柳樹倚著殘破坍塌的墻。這畫面不僅令人悲酸,簡直更令人痛苦。再加上“滿眼",便一絲絲生趣都不見了。三月過后是這般慘象么,這是象征什么,還是寄托什么。暫立此存照,下文將談到這個問題。“ 縱有余英,不直封姨妒。”是說即便枝頭上還殘留著剩余的花朵,也敵不住風神因嫉妒而吹得它們離開枝頭漫天飛舞。歇拍處又出現兩個意象:“ 煙里黃沙遮不住”、“河流日夜東南注”。前者緊承“封姨”而來,是“妒”的具體內容,極富肅殺意味;后者遙扣“年年三月”,可見逝者如斯的喟嘆。
全詞意象凄婉,而旨趣模糊,讀后使人覺得氣淤胸塞,但究竟緣何而情,實在難以明言直述。造成這種后果的原因是周濟“出人說”的詞學理論。他在《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中曾詳言“寄托”的出人有無,用譚獻的話來概括周濟的觀點倒要簡便得多:“以有寄托人,以無寄托出”(《復堂日記》)。以此觀之,這首《蝶戀花》以“柳絮年年”起筆,以“河流日夜”作結,其中的時間難再的感傷十分的顯豁。但從空間來說,“柳絮”、“鶯花”、“頹垣”、“病樹”、“余英”、“封姨”、“煙里黃沙”等,均似有所指,卻又令人三思而難得其解。若聯系周濟《宋四家詞箋序》說的“宜和(1119—1125)之時泰窮將否,危機已動,外榮而內瘁。鳴其盛者,雖極鋪張粉飾,而幽優之思潛動于不自知”一番話,其《蝶戀花》詞,似不無射時之意。▲
,參考資料:完善
1、 賀新輝.清詞鑒賞辭典 圖文修訂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09:第920頁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翻飛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
從教鐵石,每見花開成惜惜。淚點難消,滴損蒼煙玉一條。憐伊大冷,添個紙窗疏竹影。記取相思,環佩歸來月上時。......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