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貧士·其一

陶淵明〔魏晉〕〔〕

萬族各有托,孤云獨無依。
曖曖空中滅,何時見馀暉。
朝霞開宿霧,眾鳥相與飛。
遲遲出林翮,未夕復來歸。
量力守故轍,豈不寒與饑?
知音茍不存,已矣何所悲。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萬物皆有所依托,唯有空中那一抹孤云沒有依存。
在昏昏冥色中漸漸飄向不可知的遠方,何時才能見到它的殘光余輝呢?
朝霞驅散夜間迷霧,鳥兒們全都匆匆結伴飛。
只有孤鳥慢慢飛出樹林,太陽還未西落就又飛回來。
盡力堅守前人安守貧賤之道,哪里不知這種生活免不了饑寒交煎的困苦?
舊友零落,世無知音,在貧困中終此一生也沒有什么可悲傷的了!

注釋
萬族:萬物。族,品類。
托:依托,依靠。
孤云:象征高潔的貧士,詩人自喻。
暖暖(ài愛):昏暗不明的樣子。
余暉:留下的光輝。此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組詩大約作于晉、宋易代之交,是陶淵明晚年的詠懷之作。這些詩歌通過對古代貧士的歌詠,表現了詩人安貧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懷。

  第一幅景象當是黃昏所見,萬物均有所依托,唯有空中那一抹孤云,無依無傍,在昏昏冥色中漸漸飄向不可知的遠方,詩人不禁感慨:何時才能見到它的殘光余輝呢?恐怕是不復再見了吧。第二幅是晨景,旭日染霞,驅散了隔宿的重霧,百鳥在霞光云天中翻飛,而獨獨有一禽遲舉,它出林不久,未等天晚,又歸還于故林。

  詩末的感慨,是詩人經過一夜的感情醞蘗而來的。黃昏時,詩人因孤云遠逝于昏冥之中而興感,“何時見馀輝”,以反問出之,正見老人遲暮,預感生命無多的心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組詩大約作于晉、宋易代之交,是陶淵明晚年的詠懷之作。這些詩歌通過對古代貧士的歌詠,表現了詩人安貧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懷。

  第一幅景象當是黃昏所見,萬物均有所依托,唯有空中那一抹孤云,無依無傍,在昏昏冥色中漸漸飄向不可知的遠方,詩人不禁感慨:何時才能見到它的殘光余輝呢?恐怕是不復再見了吧。第二幅是晨景,旭日染霞,驅散了隔宿的重霧,百鳥在霞光云天中翻飛,而獨獨有一禽遲舉,它出林不久,未等天晚,又歸還于故林。

  詩末的感慨,是詩人經過一夜的感情醞蘗而來的。黃昏時,詩人因孤云遠逝于昏冥之中而興感,“何時見馀輝”,以反問出之,正見老人遲暮,預感生命無多的心境。于是很自然地會對人生的歷程作反思,經過一夜不眠的回顧思索,詩人對自己的歸隱而窮終于無悔,于是又借晨景一幅以引出感想,當初因不滿于如眾鳥向日般趨炎附勢的世態,而久不從仕;后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山,卻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而旋即歸去來,正如那遲出早歸的獨鳥一般。于是他感慨道:自己堅守平素的生活道路,本是經過反復,量力而行的。也自知,這種生活免不了饑寒交煎的困苦;但是舊友零落,世無知音,既然如此,在貧困中終此一生,也沒有什么可悲傷的了?!昂嗡笔墙饷撝~,更可見作詩其初詩人實是悲慨盈懷。▲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作背景
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大詩人。他出身于一個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過大司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外祖孟嘉做......[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和郭主簿·其二

陶淵明〔魏晉〕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酬丁柴桑

陶淵明〔魏晉〕

有客有客,爰來宦止。秉直司聰,惠于百里。飱勝如歸,聆善若始。 匪惟諧也,屢有良游。載言載眺,以寫我憂。放歡一遇,既醉還休......

讀山海經·其十

陶淵明〔魏晉〕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辰 一作:晨)......

和郭主簿·其二

陶淵明〔魏晉〕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酬丁柴桑

陶淵明〔魏晉〕

有客有客,爰來宦止。秉直司聰,惠于百里。飱勝如歸,聆善若始。 匪惟諧也,屢有良游。載言載眺,以寫我憂。放歡一遇,既醉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