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搗衣

納蘭性德〔清代〕〔〕

鴛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轉自傷。見說征夫容易瘦,端相。夢里回時仔細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獨夜,凄涼。月到西南更斷腸。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屋外的瓦當上已結了一層薄薄的清霜,屋內孤燈下,我對著準備為他寄去的寒衣暗自心傷。都說戍邊在外的人受盡苦寒,相貌容易消瘦,真想再好好地看他一眼啊,細細打量。如果今夜夢中可以相遇,一定一定要緊緊握住執手相望。
孤單單衾寒,孤單單的空房,不如趁著月光再來到河邊浣洗一遍他的衣裳。深秋寒意重,孤單獨夜長,月下搗衣,聲聲清砧,敲打著思念與凄涼。驀然回首,發現月已掛上西南方向,想著天下多少有情人早已相擁而眠,不由得更加讓我欲斷肝腸!

注釋
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又名《好離鄉》、《蕉葉怨》。原為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平仄換韻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該詞以怨婦的口吻,描寫主人公的“自傷”、“怯空房”、“凄涼”,以至“斷腸”的怨恨之情。全詞層層寫來,情致幽婉凄絕。古時搗衣,多在秋夜進行,試想一下,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四下悄無聲息,只能聽見蕭瑟的砧杵聲一下一下地響起,這是何等凄涼的意境。因此,在古典詩詞中,搗衣往往用來表現征人離婦、遠別故鄉的惆悵情緒,而在這首詞中,納蘭正是借搗衣這一動作,抒發了征夫怨婦的相思情懷。

  詞的上片,集中描繪思婦搗衣之苦情。整個上片,全以“秋聲”來渲染烘托思婦心中之哀苦。“鴛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轉自傷”,詞一開篇,作者就交代了時令,天氣逐漸變涼,鴛鴦瓦上已經落滿了秋霜,此時的思婦想要為遠方的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該詞以怨婦的口吻,描寫主人公的“自傷”、“怯空房”、“凄涼”,以至“斷腸”的怨恨之情。全詞層層寫來,情致幽婉凄絕。古時搗衣,多在秋夜進行,試想一下,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四下悄無聲息,只能聽見蕭瑟的砧杵聲一下一下地響起,這是何等凄涼的意境。因此,在古典詩詞中,搗衣往往用來表現征人離婦、遠別故鄉的惆悵情緒,而在這首詞中,納蘭正是借搗衣這一動作,抒發了征夫怨婦的相思情懷。

  詞的上片,集中描繪思婦搗衣之苦情。整個上片,全以“秋聲”來渲染烘托思婦心中之哀苦。“鴛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轉自傷”,詞一開篇,作者就交代了時令,天氣逐漸變涼,鴛鴦瓦上已經落滿了秋霜,此時的思婦想要為遠方的征人寄去寒衣,卻又突然開始暗自傷懷。一個“轉”字,說明婦人先前的心情并非“自傷”,但是一想到這砧板上的衣服是為遠行在外的征人而搗,自然睹物思人,心中已是思念不已。“見說征夫容易瘦,端相,夢里回時仔細量”,在這里,納蘭想象著思婦懷念征夫時所流露出的纖細感情:都說出門在外的人容易消瘦,不知道是否是真的,下次在夢里相見的時候一定要好好端詳端詳你。在納蘭所寫的詞作中,他不僅用種種的具體事物來表達抽象的戀情,更多的時候是通過這種虛幻的夢境來表達揮之不去的思念。你聽,有受驚鴻雁的凄涼哀鳴,有滿階落葉沙沙的飄響,有夜半二更的更鼓聲響,有蕭瑟生寒的西風呼嘯。這一切在靜夜傳響,聲聲真切,真是縱有“西風吹不斷”。如此環境氛圍,思婦倍加凄苦孤單、倍加凄切傷心,更有甚者,在這凄苦的秋聲中,還要加上自己不停的搗衣聲。一聲聲飽含著自己的凄苦辛酸,一聲聲寄寓著對丈夫的思念和關切,正所謂“中有深閨萬里情”。

  下片形象地描繪兩地相思的情境。因為思婦獨守空房,既倍感寂寞,也不免會心生膽怯,無奈之下,思婦只好通過在月光下擦拭搗衣之石來消磨時光。而此時“已是深秋兼獨夜”,深秋獨夜里,寒月、寒砧,伴隨著一顆孤獨寂寞的心,詞到此處,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一個讓人憐惜、同情的思婦形象躍然紙上。尾句“月到西南更斷腸”,進一步描寫思婦內心中的相思愁苦。夜已經深了,又要與寂寞孤獨相伴,連月亮都要落下了,怎能不叫我傷心斷腸。納蘭的這首思婦詞寫出了滿紙的凄苦,可謂是一首“斷腸“之作。“片石”兩句承上,先寫搗衣之后,夜深、石冷、霜凝之狀,可見思婦是長久地沉浸在對丈夫的深切思念之中,如癡如果。“今夜”以下,是轉寫征夫歸夢,今夜遠戍邊關之人定會在鄉思的歸夢中,分明看到妻子頻呵著纖纖雙手帶月前迎國。當然,也可解作夢見丈夫歸來,自己呵手出迎。兩地相思一樣情,這種夢幻中的相會是夫婦雙方的期盼,是他們遙相思念的心靈感應。

  全詞平實如話,但卻深情情韻。細細讀來,如聞酸楚凄涼的搗衣之聲。如見夢中相會的具體情景,也可體味出作者對遠遣之友的深切同情。令人讀罷不禁嘆息欺欷,一掬同情之淚。▲

,

參考資料:完善

1、 (清)納蘭性德著;墨香齋譯評.納蘭詞 雙色插圖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10:第153頁 2、 斗南主編.人一生要讀的古典詩詞 經典珍藏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05:第605頁
創作背景
該詞以怨婦的口吻,描寫主人公的“自傷”、“怯空房”、“凄涼”,以至“斷腸”的怨恨之情。全詞層層寫來,情致幽婉凄絕。古時搗衣,多在秋夜進行,試想一下,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四下悄無聲息,只能聽見蕭瑟的砧杵聲一下一下地響起,這是何等凄涼的意境。因此,在古典詩詞中,搗衣往往用來表現征人離婦、遠別故鄉的惆悵情緒,而在這首詞中,納蘭正是借搗衣這一動作,抒發了征夫怨婦的相思情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族,滿洲正黃旗,清初著名詞人。 性德少聰穎,讀書過目即能成誦,繼承滿人習武傳統,精于騎射。在書法、繪畫、音......[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出關

徐蘭〔清代〕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翻飛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菩薩蠻·霧窗寒對遙天暮

納蘭性德〔清代〕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青衫濕·悼亡

納蘭性德〔清代〕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

減字木蘭花·從教鐵石

納蘭性德〔清代〕

從教鐵石,每見花開成惜惜。淚點難消,滴損蒼煙玉一條。憐伊大冷,添個紙窗疏竹影。記取相思,環佩歸來月上時。......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納蘭性德〔清代〕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