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陳伯璣金陵

王士禎〔清代〕〔〕

東風作意吹楊柳,綠到蕪城第幾橋?
欲折一枝寄相憶,隔江殘笛雨蕭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和煦的春風情意綿綿地吹拂著楊柳,這滿眼的翠綠該是蔓延到當年話別的蕪城亭橋了吧?
想要攀折一枝贈與你,以寄相思之意,隔江對岸突然飄來了斷斷續(xù)續(xù)的笛聲。

注釋
東風:春風。
蕪城:古城名。即廣陵城。故址在今江蘇省江都縣境,在金陵附近。作者當時在揚州為官。

賞析
賞析

  這是一首懷友詩。陳伯璣名允衡,江西建昌人,與作者稱得上知音。正當初春時節(jié),五萬復(fù)蘇,柳枝新綠。作者見柳樹而思好友,所以寫下這首抒情之作。

  “東風作意吹楊柳,綠到蕪城第幾橋?”以樂景寫哀情和煦的春風情意綿綿地吹拂著青青楊柳,在這柔柔春光中,綠意鋪展開來。優(yōu)美的景致反襯出思念之情的憂傷,而這憂傷中又帶著絲絲甜意,這真是“甜蜜的憂愁”。“綠到蕪城第幾橋?”以設(shè)問句式提出,顯得別有情趣:楊柳該是綠到當年話別的橋頭了吧?“蕪城”即指揚州。東風楊柳等景物渲染出一種美好的氛圍,綠滿天涯的景象更是烘托出一種曠遠的境界。

  于是就有了“欲折一枝寄相憶”的念頭。折楊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是一首懷友詩。陳伯璣名允衡,江西建昌人,與作者稱得上知音。正當初春時節(jié),五萬復(fù)蘇,柳枝新綠。作者見柳樹而思好友,所以寫下這首抒情之作。

  “東風作意吹楊柳,綠到蕪城第幾橋?”以樂景寫哀情和煦的春風情意綿綿地吹拂著青青楊柳,在這柔柔春光中,綠意鋪展開來。優(yōu)美的景致反襯出思念之情的憂傷,而這憂傷中又帶著絲絲甜意,這真是“甜蜜的憂愁”。“綠到蕪城第幾橋?”以設(shè)問句式提出,顯得別有情趣:楊柳該是綠到當年話別的橋頭了吧?“蕪城”即指揚州。東風楊柳等景物渲染出一種美好的氛圍,綠滿天涯的景象更是烘托出一種曠遠的境界。

  于是就有了“欲折一枝寄相憶”的念頭。折楊柳贈別是古來風俗,詩人循此古風,欲折一枝而贈與友人,以寄相憶之情,這是很自然的,未足稱奇。但本句的意義承接和構(gòu)思之所以顯得平平,正是為了突出下一句的神來之筆。“隔江殘笛雨瀟瀟”,這是本詩的精華所在,最能體現(xiàn)詩人所標舉的“神韻”究竟為何物,最耐人尋味:正當詩人動起相憶之念時,從長江的對岸,也傳來了斷斷續(xù)續(xù)的笛聲。這笛聲在此際出現(xiàn),顯得多么發(fā)人遐思!或許,這是知心的好友心有靈犀一點通,雖然為大江所阻,但他們心氣相通,好友已想到了詩人正在憶念自己,故雖然東風還只綠到蕪城,楊柳還未出現(xiàn)于金陵,他也為了回報詩人的相思,吹奏起了清越的長笛。若確是如此,詩人自該是激動萬分了,但在末句中,卻沒有絲毫激動的情緒,只有一片惆悵的煙霧:畢竟這笛聲是“殘笛”,被瀟瀟的江天細雨吹打得零散不成樂章了,詩人辨不出那是不是友人慣吹的曲子,也聽不分明笛聲里有怎樣的心曲包含著,他聞笛時的心情,也一如春雨一般迷茫惆悵。

  整首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對于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寄寓在東風、楊柳、隱隱笛音、瀟瀟春雨等景物之中,深沉的情感與清麗而優(yōu)美的景物融為一體,蘊意綿長,言近旨遠。▲

,

參考資料:完善

1、 代漢林.律詩絕句精品鑒賞: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03:第464頁
創(chuàng)作背景
王士禎

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謚文簡。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杰出詩人、學者、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鑒別書、畫、鼎彝之屬,精......[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出關(guān)

徐蘭〔清代〕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翻飛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guān)爭得不回頭?......

菩薩蠻·霧窗寒對遙天暮

納蘭性德〔清代〕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青衫濕·悼亡

納蘭性德〔清代〕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當時領(lǐng)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shù)春星。......

減字木蘭花·從教鐵石

納蘭性德〔清代〕

從教鐵石,每見花開成惜惜。淚點難消,滴損蒼煙玉一條。憐伊大冷,添個紙窗疏竹影。記取相思,環(huán)佩歸來月上時。......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納蘭性德〔清代〕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