鰕?篇

曹植〔兩漢〕〔〕

鰕?游潢潦,不知江海流。
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游!
世士此誠明,大德固無儔。
駕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
俯觀上路人,勢利惟是謀。
讎高念皇家,遠懷柔九州。
撫劍而雷音,猛氣縱橫浮。
泛泊徒嗷嗷,誰知壯士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魚蝦游戲于池塘小流之間,不知道還有江海河流。
燕雀在樹枝柴籬間上下嬉戲,又豈能知道鴻鵠的志向!
世俗之事由此可見一般,德行高尚之人總是無比孤獨的。
駕車登上五岳這般高峰,然后又下到大丘之上。
俯觀仕途上奔波的人,熙熙攘攘間只圖謀勢利。
在皇室之中得到高的禮遇,遠大的抱負得以在天下實行。
撫劍高歌處雷音浩蕩,猛士之氣縱橫浮沉。
那些飄蕩無根之人唯有徒然抱怨,又哪里了解壯士的志向?

注釋
鰕(xiā):同“蝦”;一說大鯢,一種小魚。?(shàn):即“鱔”,黃鱔一類。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此詩在《樂府詩集》中被收入《相和歌·平調曲》。這是曹植自制的新題樂府,篇名取自篇首二字。《樂府解題》說:“曹植擬《長歌行》為《鰕?》。”古詩又云:“長歌正激烈。”可見《長歌行》是慷慨激烈的調子。這使得此篇形式非常切合內容。

  全詩可分兩層。前十句是對追名逐利的世俗小人的輕蔑譏斥;后六句是對胸懷大志的壯士的崇高贊美,同時抒發他們不被人知的痛苦。此詩多用典故和比興手法,產生了既蘊藉深沉、又生動形象的藝術效果,詩中歷史的積淀和現實的感奮交相融合,創造出一種千古同慨的悲壯之境。

  開頭四句,以“鰕?”“燕雀”比世間熱衷于謀私營利之徒。以“江海”“鴻鵠”喻胸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此詩在《樂府詩集》中被收入《相和歌·平調曲》。這是曹植自制的新題樂府,篇名取自篇首二字。《樂府解題》說:“曹植擬《長歌行》為《鰕?》。”古詩又云:“長歌正激烈。”可見《長歌行》是慷慨激烈的調子。這使得此篇形式非常切合內容。

  全詩可分兩層。前十句是對追名逐利的世俗小人的輕蔑譏斥;后六句是對胸懷大志的壯士的崇高贊美,同時抒發他們不被人知的痛苦。此詩多用典故和比興手法,產生了既蘊藉深沉、又生動形象的藝術效果,詩中歷史的積淀和現實的感奮交相融合,創造出一種千古同慨的悲壯之境。

  開頭四句,以“鰕?”“燕雀”比世間熱衷于謀私營利之徒。以“江海”“鴻鵠”喻胸懷“皇家”“九州”的壯士。鰕?只會在渾濁的小水坑里游動,根本不知道世上還有深廣的大江湖海。此句語出宋玉《對楚王問》:“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燕雀只能在柴荊編成的籬笆間嬉戲,不懂得鴻鵠遨游長空的壯舉。此句源于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詩人通過“潢潦”與“江海”、“藩柴”與蒼穹、“鰕?”“燕雀”與“鴻鵠”的對比,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是非觀念和愛憎感情。句子的寓意顯而易見:唯利是圖、唯權是奪的淺薄小人,不可能知道那志士的寬闊胸懷和豪壯舉動。對志士與小人的褒貶,從詩人《贈丁翼》詩中也可找到印證。詩人這這里抒發了遨游天地的壯志。

  接著六句進一步說明:世上之有識之士,正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效鴻鵠之志,以成就無與匹比的大德大業。正如駕車升登于五岳之巔,再俯看天下之山,簡直就如小丘小陵一樣。然而世人大多圖謀于勢位利祿,奔波于仕宦之途。

  第一層多用典故和比興,表現詩人與勢利之輩眼界、胸懷之不同。而第二層即后六句,轉入對詩人志向內涵的直接披露。最后發出慨然長嘯。這里的“壯士”實際是詩人的自期自許。結尾在慷慨悲歌中突發變徵之音,與開篇的勃郁之氣遙相呼應,表達了詩人不遇知音、壯志難酬的憤懣和悲愴。▲

,

參考資料:完善

1、 張可禮 宿美麗 編選.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37-239 2、 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252-254
創作背景
此詩在《樂府詩集》中被收入《相和歌·平調曲》。這是曹植自制的新題樂府,篇名取自篇首二字。《樂府解題》說:“曹植擬《長歌行》為《鰕?》。”古詩又云:“長歌正激烈。”可見《長歌行》是慷慨激烈的調子。這使得此篇形式非常切合內容。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兒子,曹丕的弟弟,是建安時期最有才華的詩人。早期很受其父的寵愛,幾乎被立為太子,因而受到其兄曹丕的嫉恨。曹丕即位后,曹植遭到了嚴重的打擊與迫害,幾次被貶爵移封。曹......[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上書諫獵

司馬相如〔兩漢〕

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

西北有高樓

佚名〔兩漢〕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贈從弟·其二

劉楨〔兩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孟母三遷

劉向〔兩漢〕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為賈人炫賣之事......

巫山高

佚名〔兩漢〕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難以逝。我欲東歸,害梁不為?我集無高曳,水何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沾衣。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