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已經到了三更時間,面對對面樹上棲息著的黃鶯,獨自憂傷。在花的遠處,傳來一陣清晰的馬蹄聲。女孩不由得笑了,整理好衣襟配飾,面向男孩前來的方向拱拱手,走下臺階走出庭院迎接男孩的到來。
注釋
玉漏頻:指計時的漏聲頻頻傳來。均指時間的推移。
歷歷:分明可數,形容馬蹄聲非常清晰。
繡戶:繡花的門簾。 斂手:拱手,表示恭敬。
首三句從時間的推移下筆,起句寫斗轉星移、玉漏頻催,已由“月上門”到“三更天”了,女主人把視線由室內的云母屏風移到室外棲息的黃鶯身上,不僅表示時間的推移,而且是感情的升華。她等待的情人,未到約定的蘭更而不來,她雖然急不可待,但還能自解。這一句用“轉“、“移”、“頻”連續三個動詞表達少女對時光流逝的焦慮,以異于常人的感覺來表現她的熾熱感情,給讀者留下強烈而深刻的印象。獨坐三更,面對棲鶯,女主人公的情思是可以推知的。她會由夜鶯都已棲息聯想到自己還不能與所期待的潘郎相會,而有感于人不如鳥,由愁而怒。女主人公的遐想幽思可以是無邊無際的,她的憂愁怒情也看似無窮無盡。
但下兩句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首三句從時間的推移下筆,起句寫斗轉星移、玉漏頻催,已由“月上門”到“三更天”了,女主人把視線由室內的云母屏風移到室外棲息的黃鶯身上,不僅表示時間的推移,而且是感情的升華。她等待的情人,未到約定的蘭更而不來,她雖然急不可待,但還能自解。這一句用“轉“、“移”、“頻”連續三個動詞表達少女對時光流逝的焦慮,以異于常人的感覺來表現她的熾熱感情,給讀者留下強烈而深刻的印象。獨坐三更,面對棲鶯,女主人公的情思是可以推知的。她會由夜鶯都已棲息聯想到自己還不能與所期待的潘郎相會,而有感于人不如鳥,由愁而怒。女主人公的遐想幽思可以是無邊無際的,她的憂愁怒情也看似無窮無盡。
但下兩句卻一下子打破了靜夜的沉悶空氣,掃去了她心頭的重重愁云和臉上的怒容,成為全詞的起伏、轉折之點。“已三更”時她仍然還在傾聽著馬嘶聲。不過,此刻從花間小路上傳來的不是老遠就可聽到的馬嘶聲,而是近處才可聽到的馬蹄聲。這分明是她一直盼望聽到的聲音。末尾三句則急轉直下:盼望已久的潘郎終于騎馬疾馳歸來,女主人公欣地的整理好衣服頭飾,打開門戶,輕快地走出房門,走下臺階到庭院相迎,從而結束了大半夜的期望與等待。
這首詞與前一首都采用了直陳其事的手法,通過自然景物和人物一系列動作的描繪,展示了青年男女密約幽會的動人意境。在細節和心理描寫上,細膩、生動、逼真,因而人物形象非常鮮明,真有呼之欲出之感。▲
,參考資料:完善
1、 彭功智著.唐宋愛情詩詞精品鑒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09月第1版:第134頁 2、 唐圭璋主編.唐宋詞鑒賞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69頁 3、 李文祿 宋緒連主編 余冠英 楊仁愷 張震澤 劉萬泉顧問.古代愛情詩詞鑒賞辭典: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年07月第1版:第504頁 4、 傅德岷,盧晉主編.唐宋詞三百首鑒賞辭典:長江出版社,2008.06:第41頁月華如水籠香砌,金環碎撼門初閉。寒影墮高檐,鉤垂一面簾。碧煙輕裊裊,紅戰燈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夢長。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半踏長裾宛約行,晚簾疏處見分明,此時堪恨昧平生。早是銷魂殘燭影,更愁聞著品弦聲,杳無消息若為情。......
深秋寒夜銀河靜,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夢等閑成。逡巡覺后,特地恨難平。紅燭半條殘焰短,依稀暗背錦屏。枕前何事最傷情?梧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