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

曹操〔兩漢〕〔〕

駕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歷玉門。
濟天漢,至昆侖,見西王母謁東君。
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
食芝英,飲醴泉,柱杖桂枝佩秋蘭。
絕人事,游渾元,若疾風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數千,壽如南山不忘愆。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駕著五彩的虹霞,乘著紅色的云朵,經過玉門關登上九嶷山。
渡過銀河,到達昆侖山,專門拜見西王母和東王公。
與赤松子和羨門高交流接受成仙和養生的方法保持自己精華靈氣。
吃靈芝的精華,喝甘美的泉水拄著桂枝的手杖戴著香草。
斷絕人世間的功名利祿,盡情的遨游在大自然,就像狂風在吹動。
在很短的時間里走了數千里,壽命如同南山一樣長久也不忘自己的過失。

注釋
陌上桑: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相和曲》。曹操只是沿用舊題,內容與古詞無關。
虹霓:為雨后或日出、日沒之際天空出現的七色圓弧。虹霓常有內外二環,內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樂府詩先寫游仙的路程,再寫謁見、交游神仙,三寫學習和修養成仙之道,四寫得道后的遨游,篇末點明雖壽比南山但不忘自己的過失。全詩句式長短錯落,語氣則急緩相間,造成飄忽蕩逸的氣勢,極恰切地表現了游仙的內容。

  詩開始就緊扣游仙的主旨,直敘詩人駕彩虹、乘赤云升天。接著寫他升天的經歷、與眾多仙人相見的情景以及在仙境的神仙生活。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寫與眾多仙人相見以及神仙生活時,特別寫了要斷絕人事和長壽,但又不忘自己的過失。既流露了對神仙生活的向往,也沒有完全割舍掉對社會、對人生的牽掛。

  詩以“駕虹霓”領起,通過層層渲染表達了詩人向往仙界、與神仙交往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樂府詩先寫游仙的路程,再寫謁見、交游神仙,三寫學習和修養成仙之道,四寫得道后的遨游,篇末點明雖壽比南山但不忘自己的過失。全詩句式長短錯落,語氣則急緩相間,造成飄忽蕩逸的氣勢,極恰切地表現了游仙的內容。

  詩開始就緊扣游仙的主旨,直敘詩人駕彩虹、乘赤云升天。接著寫他升天的經歷、與眾多仙人相見的情景以及在仙境的神仙生活。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寫與眾多仙人相見以及神仙生活時,特別寫了要斷絕人事和長壽,但又不忘自己的過失。既流露了對神仙生活的向往,也沒有完全割舍掉對社會、對人生的牽掛。

  詩以“駕虹霓”領起,通過層層渲染表達了詩人向往仙界、與神仙交往以求長生不老的心愿。然而,往事歷歷在目,人畢竟生活在現實世界之中。末句“壽如南山不忘愆”,富有張力。當一個人希望尋求解脫又不得不面對現實時,自然會意識到自己塑造的理想國是虛無飄渺的。為此,當詩人以浪漫的筆調寫飄飄欲仙的感覺時,就不得不反省過去,為曾經有過的錯誤提出自責。

  全詩雖盡說仙人之事,其本意卻與仙人之事無涉。因作者“老驥伏木厲,志在千里。”實不可以消極看。主要實質意圖在于運用韜晦謀略而瞞天過海,消減社會輿論誤解壓力,使政敵不戰而屈。同時也要做出功成身退的示范。然而“壽比南山不忘愆”,只要他活著他就要完成運籌演謀,鞭撻宇內,總御皇機,克成洪業的大誓愿。這就是他不忘愆的意思。既然“不忘愆”,又豈能“絕人事,游渾元”!故曹操在《述志令》中稱“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竟望已過矣。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就流露出了他欲罷不能的矛盾心情。“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齊桓、晉文之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略提其述志之言以示其此詩“不忘愆”之真諦。▲

,

參考資料:完善

1、 張可禮 宿美麗 編選.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42-44
創作背景
這首樂府詩先寫游仙的路程,再寫謁見、交游神仙,三寫學習和修養成仙之道,四寫得道后的遨游,篇末點明雖壽比南山但不忘自己的過失。全詩句式長短錯落,語氣則急緩相間,造成飄忽蕩逸的氣勢,極恰切地表現了游仙的內容。
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后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上書諫獵

司馬相如〔兩漢〕

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

西北有高樓

佚名〔兩漢〕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贈從弟·其二

劉楨〔兩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孟母三遷

劉向〔兩漢〕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為賈人炫賣之事......

巫山高

佚名〔兩漢〕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難以逝。我欲東歸,害梁不為?我集無高曳,水何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沾衣。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