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傳

范曄〔南北朝〕〔〕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璣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鹿賾制錃Ъ?,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張衡,字平子,是南陽郡西鄂縣人。張衡年輕時就擅長寫文章,曾到“三輔”一帶游學,趁機進了洛陽,在太學學習,于是通曉五經,貫通六藝,雖然才華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驕傲自大。(他)平時舉止從容,態度平靜,不喜歡與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間,他被推舉為孝廉,卻不應薦,屢次被公府征召,都沒有就任。此時社會長期太平無事,從王公貴族到一般官吏,沒有不過度奢侈的。張衡于是摹仿班固的《兩都賦》寫了《二京賦》,用它來(向朝廷)諷喻規勸。(這篇賦,他)精心構思潤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將軍鄧騭認為他的才能出眾,屢次征召他,他也不去應召。

  張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整體把握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傳記,以翔實的文筆全面記述了張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學、政治、文學等領域的諸多才能。而且詳略突出,重點介紹了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其間貫穿了作者對張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層次清晰,條理分明,一位博學多才、從容淡泊的文人學者形象如在眼前。文章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記述張衡的學業、品德和文學上的成就。開頭兩句按歷史人物傳記的格式,記述張衡的姓名、籍貫與家世。接著介紹其在文學上的造詣。“少善屬文”說明他具有先天的稟賦,而“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說明他注重社會實踐。也正是因為他在青少年時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實的基礎,并不斷自我提高,

展開閱讀全文 ∨,整體把握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傳記,以翔實的文筆全面記述了張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學、政治、文學等領域的諸多才能。而且詳略突出,重點介紹了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其間貫穿了作者對張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層次清晰,條理分明,一位博學多才、從容淡泊的文人學者形象如在眼前。文章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記述張衡的學業、品德和文學上的成就。開頭兩句按歷史人物傳記的格式,記述張衡的姓名、籍貫與家世。接著介紹其在文學上的造詣?!吧偕茖傥摹闭f明他具有先天的稟賦,而“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說明他注重社會實踐。也正是因為他在青少年時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實的基礎,并不斷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經,貫六藝”。在敘述了其“才”后緊接著敘述其德?!半m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本哂兄t虛穩重、超塵拔俗的品格,而面對統治者的招羅,作者連用“不行”“不就”“不應”等詞語表現他的不慕榮利的高潔品德。而《二京賦》進一步證實其文學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紹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重點介紹候風地動儀的結構和功用。第2、3段從整體上概括了張衡在科學上的成就,包括科學發明和理論著作兩部分。在介紹其特長時與其職官聯系起來,側面反映了二者互為因果的關系。第四段著重介紹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風地動儀。介紹地動儀雖不足二百字,但詳盡記述制造時間、質地、大小、形狀、內外結構、裝飾、功用等,文字精簡平實。如介紹構造特點時用“中”“傍”“外”“下”四個方位詞為序,便從里到外,從上到下簡要而清楚地寫出其構造特點。以“似酒尊”描寫其形狀非常形象具體,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張描寫和“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的熱烈贊嘆著力描寫了儀器的準確無誤。最后附述了生動有趣的事件驗證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實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段,介紹張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僅選取兩件事作為切入點,一是《思玄賦》的由來,表現了張衡心思細密、小心謹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間相時與奸黨斗爭一事?!瓣幹辄h姓名,一時收禽”表現其政治智慧,“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表現其卓然政績。這樣,筆墨寥寥卻寫出了一位真實可感、形神豐滿的廉吏。

  語言凝練平實是本文的突出特點,作者寫作時絕少用形容詞,盡量抓住史實,描繪時惜墨如金,無一句贅言。但平實精謹中有精彩之處,如候風地動儀一段描寫生動形象,說明作者胸中自有丘壑,所以能繁簡得體,伸縮自如。也唯其如此,才能將張衡一生中在諸多領域中的大事交代得清楚詳明,有條不紊。▲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關于渾天儀

  漢時,天文學已經形成體系,有蓋天、渾天和宣夜三家。蓋天說以周髀算經為代表,認為天圓地方,天在上,像傘蓋,地在下,像棋盤,是一種舊的傳統說法。宣夜派認為天體為元氣構成。渾天說比較進步些,認為天地都是圓的,天在外,像雞蛋殼,地在內,像雞蛋黃;這種說法雖然也不完全正確,但比較接近實際。渾天派最突出的代表者和卓越的發明家張衡指出,日有光,月沒有光,月光是反射太陽的光形成的。所以向日則光盈,背日則光盡。他還推測月食是地球遮蔽的結果。他還繪制了一部星圖,叫《靈憲圖》,創制了許多重要的天文儀器。

  渾天儀是銅鑄的,內外有幾層圓圈,都可轉動。各層圓圈分別刻有赤道、黃道、南北極,二十

展開閱讀全文 ∨,問題探究

  1.張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現在什么地方?

  張衡的高尚品德表現在:(1)“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保?)“從容淡靜”,不慕世俗的虛榮,“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大將軍“累召不應”,“不慕當世”;(3)品行端正,憂國憂民,作《二京賦》諷諫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黨。其“才”高于世,表現在:一是“善屬文”,寫作著名的《二京賦》;二是“善機巧,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三是“善術學”,著有《靈憲》 《算罔論》;四是善政事,為政機智果斷,不畏權貴,“稱為政理”。

  2.文和《屈原列傳》相比,有哪些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和《屈原列傳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張衡傳》以張衡“善屬文”“善機巧”“善理政”為綱組織全文,顯示了張衡作為文學家、科學家、政治家的才干與成就。范曄繼承了司馬遷、班固等人關于史傳文寫作的傳統,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記寫人物傳記的特色。張衡一生行事眾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慮及全又不流于繁,寫其形又得其神,確要費一番匠心。
  敘學習,顯示其成就的基礎。張衡的朋友崔瑗曾稱贊他說:“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數術窮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辭麗說,奇技偉藝,磊落炳煥,與神合契?!睆埡舛嗖哦嗨?,德高品潔,是和他的學習、實踐分不開的。范曄寫他的學習,說他“少善屬文”,自幼聰穎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 展開閱讀全文 ∨
創作背景
范曄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順陽(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開......[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登池上樓

謝靈運〔南北朝〕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

擬行路難·其一

鮑照〔南北朝〕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愿君裁悲且減思,聽我抵節......

與顧章書

吳均〔南北朝〕

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

行舟值早霧

伏挺〔南北朝〕

水霧雜山煙,冥冥不見天。聽猿方忖岫,聞瀨始知川。漁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日中氛靄盡,空水共澄鮮。......

春夕早泊和劉諮議落日望水詩

何遜〔南北朝〕

旅人嗟倦游,結纜坐春洲。日暮江風靜,中川聞棹謳。草光天際合,霞影水中浮。單艫時向浦,獨楫乍乘流。孌童泣垂釣,妖姬哭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