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料峭的寒風催著換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區原野去游玩。
秋風最愛多管閑事了,它一來,不但把楓葉變紅,還把人的頭發變白了。
注釋
峭寒:料峭
紅他楓葉白人頭:這是名句。意思是:(秋風)把楓葉變紅,卻把人的頭發變白了。更是感嘆時間不饒人。
絕句就是“截句”,從律詩中截出兩聯,單獨成詩,可以把不必要的部分刪去,只突出精華的內容。由于形式適合,有相當一部分絕句是著眼于奇想巧思的,前兩句交代,后兩句用奇,此詩即如此。
“峭寒催換木棉裘”,寥寥數字,勾勒出了較長一段時間里詩人的心理狀態。“催”者,催促,催逼,仿佛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詩人換上棉襖。在這里,詩人賦予了峭寒一個獨立的人格,它想用寒冷逼迫詩人換衣,詩人不肯,它便更添寒冷,詩人仍不肯,它便一冷再冷,再冷,再冷,詩人不得已,只好屈服。實際上,峭寒是沒有人格的,更不可能故意與詩人作對,詩人這樣寫,是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過自己與峭寒的交鋒表現內心復雜的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絕句就是“截句”,從律詩中截出兩聯,單獨成詩,可以把不必要的部分刪去,只突出精華的內容。由于形式適合,有相當一部分絕句是著眼于奇想巧思的,前兩句交代,后兩句用奇,此詩即如此。
“峭寒催換木棉裘”,寥寥數字,勾勒出了較長一段時間里詩人的心理狀態。“催”者,催促,催逼,仿佛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詩人換上棉襖。在這里,詩人賦予了峭寒一個獨立的人格,它想用寒冷逼迫詩人換衣,詩人不肯,它便更添寒冷,詩人仍不肯,它便一冷再冷,再冷,再冷,詩人不得已,只好屈服。實際上,峭寒是沒有人格的,更不可能故意與詩人作對,詩人這樣寫,是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過自己與峭寒的交鋒表現內心復雜的情感。詩人為什么不肯換上棉襖呢?可能有多種原因,但結合后文來看,最可能的就是詩人認為多穿衣服是年老體衰的表現,他不肯服老,所以不愿聽任峭寒擺布,但最終還是無奈投降了。“倚杖郊原作近游。”“倚杖”是說腿腳不便,“近”是指無力走遠。那么,大冷的天,詩人為什么要去野步呢?他在秋風蕭瑟中,又將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最是秋風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詩人筆下的秋風,仿佛成了一個討人厭的家伙,它蕭蕭地吹,不停地吹,吹紅了湛湛青楓,吹白了滿頭烏發,詩人對這秋風,不禁發出一句“管閑事”的牢騷來。如果說前面的“催”字還不是那么明顯的話,那么這里的移情于物就十分突出了。本來秋風沒有感情,也不好管閑事,楓葉之紅、青絲之白,都與秋風沒半點關系,詩人發此怪怨,實屬無理。但越是無理,越是有情,詩人自入秋以來,一直不堪寒冷,再加上年事已高,感傷之情就從沒斷過,此刻他看到瑟瑟作響的紅葉,一腔悲懷再也把持不住,便沖秋風抱怨道:“你怎么這么好事!”這里的秋風,實際上已經超出它本身的含義,成為了整個秋天、甚至永遠無情地流逝著的時間的代表,正是無情的歲月逼紅了楓葉,也催老了詩人。詩人此處將自己的感情外化為原本無辜的秋風,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讓衰涼之感直達讀者心靈深處,仿佛讀者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個步履蹣跚的老者,在秋風中不禁灑淚。
綜合全詩來看,最核心的無疑是后兩句,但前兩句也不應忽視。應該說,如果沒有前面兩句的交代和鋪墊,后面的感情不可能抒發得那么充分。全詩表現了詩人對年華逝去的感傷之情。▲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翻飛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
從教鐵石,每見花開成惜惜。淚點難消,滴損蒼煙玉一條。憐伊大冷,添個紙窗疏竹影。記取相思,環佩歸來月上時。......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