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后,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為一說,使與書俱。
譯文
讀書人黃允修來(向我)借書。我把書交授給他并且告訴他說:
書不是借來的就不能(認認真真地)去讀。你沒聽說過那些藏書的人(是怎樣讀書)嗎?《七略》(我國最早的圖書目錄分類著作,分為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七部)、《四庫》(唐朝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的藏書,有《經》、《史》、《子》、《集》四庫。這里《七略》、《四庫》都指內府藏書),是天子的藏書,然而天子中讀書的人有幾個呢?那些搬運起來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滿了屋子的,是富貴人家的書,然而富貴人中讀書的有幾個呢?其余那些祖輩和父輩收藏(的書籍),子輩孫輩隨便丟棄的就不用說了。不
展開閱讀全文 ∨黃允修是個上進的青年,讀書萬卷,知識淵博。在那時候,并沒有圖書館,所以要想讀到書就得自己去買,而他只是個窮書生又沒什么銀子,所以常去當地藏書人家借書來讀,但借書也并非易事,書一般系主人珍藏,大多不愿外借,況且有時自己也會用,也不愿借出。
所以,黃允修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自己也有個大書房,上藏天文,下藏地理,中間藏世間歷史。沒銀子,自然不能把愛讀的書都買回來,幸好當地有個叫袁枚的學者賞識黃允修,每次都會借書給他。
一天,他又去袁枚家里,想借本《東坡七集》來研究一個宋詞。袁枚是個好客之人,見黃允修談吐不凡喜求上進,是打心眼里喜歡,剛好有人從嶺南送來荔
展開閱讀全文 ∨,故事黃允修是個上進的青年,讀書萬卷,知識淵博。在那時候,并沒有圖書館,所以要想讀到書就得自己去買,而他只是個窮書生又沒什么銀子,所以常去當地藏書人家借書來讀,但借書也并非易事,書一般系主人珍藏,大多不愿外借,況且有時自己也會用,也不愿借出。
所以,黃允修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自己也有個大書房,上藏天文,下藏地理,中間藏世間歷史。沒銀子,自然不能把愛讀的書都買回來,幸好當地有個叫袁枚的學者賞識黃允修,每次都會借書給他。
一天,他又去袁枚家里,想借本《東坡七集》來研究一個宋詞。袁枚是個好客之人,見黃允修談吐不凡喜求上進,是打心眼里喜歡,剛好有人從嶺南送來荔枝數顆,便邀黃允修一起品嘗。
吃完荔枝,袁枚便帶黃允修講書房,并向黃允修講宋史。黃允修打算赴京趕考,想向袁枚借些銀子買書。袁枚是個小心眼之人,怕黃允修此去無回,能不能中尚未知卜,便不想借他。但交往多日,怕允修對他有成見,何況他也是方圓面里的大學者。矛盾之下,袁枚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在一番慷慨陳詞的教育之后,袁枚揮筆而就了一篇關于借書有什么好處的文章,就是現在我們讀到的《黃生借書說》。
袁枚在文章里大講借書的好處,借來的書才珍貴,買回來的書不會好好讀之類,還以皇宮貴族、富甲一方的仕族打了一番比方,說四庫全書有幾個人讀,祖輩藏書子孫輩棄書的多的是,末了還獻身說法,說自己小時候就常去一戶姓張的人家借書,因為是借來的,所以非常珍惜,晚上都能夢到書中讀的內容。還夸下???,說如果借他的書回去讀,黃生定能高中!
黃生一向崇拜袁枚,被這番言語迷惑的暈頭轉向。于是再不提借銀子的事,借了一大撂書并帶著《黃生借書說》一并回家去。經過一番苦讀,次年黃允修去考試,果然中了名進士,并任鄰縣的知縣一職?!?/p>,
參考資料:完善
1、 朱慶 .現代文品讀·文言詩文點擊 八年級第一學期 .上海 :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2 . 2、 楊淑璐 .伴你成長 八年級第一學期 語文 同步輔導與能力訓練 .上海 :原子能出版社 ,2010 . 3、 鐘書 .新教材全解 語文(新課標)(8年級/上) .吉林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11 .,分析作者認為自己幼時借不到書而“形諸夢”是非常不幸的,而黃生能與作者“公書”是非常幸運的,所以作者要黃生“知幸與不幸”,珍惜少時光陰,專心讀書。我們當代的讀書條件比起黃生來又不知要幸運多少倍,我們更應“知幸與不幸”,珍惜現在這大好的學習條件和自己的青春年華,刻苦讀書。如果學有不成,非他人之過,自己應該多反省,知警惕。這篇“說”就青年黃允修向作者借書一事發表議論,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勉勵青年化弊為利,努力為自己創造條件,發奮求學。
課文圍繞中心,夾敘夾議,層次清楚地闡明事理。文章一開始就提出了“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出人意料,引人深思,隨后圍繞著這個中心,逐層展
展開閱讀全文 ∨,分段本文大致可分兩段。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段):闡明“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第一段是這一部分的首領段,先說黃生借書,緣事而發引出下面議論。第二段在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后,一連用了“天子”、“富貴人家”沒有幾個讀書者和“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這三種常見的事實,來初步證明;并以“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論點,擴展了論題;再以人們對于借來的東西(“強假焉”)和屬于自己的東西(“吾所有”)所采取的不同態度做對比論證,證明了“天下物皆然”這個論斷是有普遍意義的。作者從那常見的現象中推究出其原因——“慮人逼取”,這種外來的壓力,會化為鞭策自己的動力,有力的證明了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篇散文闡明了借書與讀書的關系,以時不待人、時不再來,勉勵后學專心攻讀。作者在交代寫作緣起后,就提出“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觀點,出人意表,引人深思。此觀點看似偏頗,但讀者讀完全文后,方覺得其深刻,極有道理。作者先以藏書不讀作為反證。皇家有《七略》之全四庫之富,各類書籍應有盡有,“然天子讀書者有幾?”“貴人家,藏書滿屋,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至于祖、父輩積書,子孫輩棄而不讀,這種現象太多了。于是作者總結道,有讀書之便而無借書之苦的人“讀書者有幾?”否定答案寓于反問之中。
作者接著由書及物,作了類比,指出人的普遍心理是:借于他人,擔心別人索回,因此不住地觀摩玩賞;但一旦
展開閱讀全文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翻飛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湔澍f,鴉啼正落花。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
從教鐵石,每見花開成惜惜。淚點難消,滴損蒼煙玉一條。憐伊大冷,添個紙窗疏竹影。記取相思,環佩歸來月上時。......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