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淚水灑下浸濕了衣衫,草字行行,猶如斜掛著的菱蔓。遙寄一封書信給遠隔千里的征人,天涯咫尺,人各南北,不信朝夕相伴的鴛鴦見了這樣的愁緒不會愁白了青絲!
注釋
軟綃(xiāo):即輕紗柔,一種柔軟輕薄的絲織品。此處指輕柔精致的絲質衣物。
漏痕:草書的一種筆法,謂行筆須藏鋒。與下句之“古釵”均指草書。宋姜夔《續(xù)書譜》:“草書用筆,如折釵股,如屋漏痕。”《法書苑》謂:顏魯公與懷素同學草書于鄔兵曹。或問曰,張長史見公孫大娘舞劍,始得低昂回翔之狀,兵曹有之乎?”懷素以古釵腳對,顏魯公曰:“何如屋漏痕?”
斜罥(juàn):斜掛著。
《天仙子·好在軟綃紅淚積》況味頗有擬古之風,遣詞造句古樸雅致卻不見笨拙,只識真意境,收篇一句更為點睛之作,含婉深細。詞句敘說相思離情別緒,依三個層次進行描述:
首二句說菱絲碧。謂漏痕斜罥,指上面草字行行,猶如菱蔓斜掛。又謂軟綃紅淚,指上面凝聚淚痕,仍依稀可見。這是對于來書的描述。好在說明感情不變,溫愛依舊。因為有實物見證,軟綃下留下紅淚。這時第一層意思。
中間三句說玉關秋。謂于秋盡之時,在玉關接到來書。用古釵腳寫成的書信。
古釵與上面的漏痕,指草書,亦指淚痕。如果說漏痕斜罥的菱絲碧為專指,那么,古釵封寄當是泛指。表示出征關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天仙子·好在軟綃紅淚積》況味頗有擬古之風,遣詞造句古樸雅致卻不見笨拙,只識真意境,收篇一句更為點睛之作,含婉深細。詞句敘說相思離情別緒,依三個層次進行描述:
首二句說菱絲碧。謂漏痕斜罥,指上面草字行行,猶如菱蔓斜掛。又謂軟綃紅淚,指上面凝聚淚痕,仍依稀可見。這是對于來書的描述。好在說明感情不變,溫愛依舊。因為有實物見證,軟綃下留下紅淚。這時第一層意思。
中間三句說玉關秋。謂于秋盡之時,在玉關接到來書。用古釵腳寫成的書信。
古釵與上面的漏痕,指草書,亦指淚痕。如果說漏痕斜罥的菱絲碧為專指,那么,古釵封寄當是泛指。表示出征關塞,接獲蘭閨錦字。這是由個別到一般的推廣。以下兩個三言短句,就一個“秋”字,加以引申,將天下這征人、思婦所造成的兩地相望,重會無期的局面,展示出來。這是第二層意思。
最后的“不信鴛鴦頭不白”,以“不信,不;信,一定”的模式,表示雖遙隔千里,但始終堅信,將相守終老。其所信守,與“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孟郊《列女操》)一樣決絕。這是全篇的總結。
三個層次的鋪排,其中心意思,即所謂作書寄遠者也。征人思婦,相思念遠,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題材。《昭代詞選》輯錄納蘭此詞,副題為“古意”,表明是一種仿古之作。乃復制品,并非原創(chuàng)。當不一定來真的,未必有真感情在,比如王國維所說,“真所謂以血書者也”。不一定用心,用生命書寫,或者歌詠。也許只是一種游戲文字。并且因為用典,以故事說故事,亦很難相信就是自身的體驗。但其將個別推向一般,卻更加帶有普遍意義。未可等閑視之。
詞開頭兩句用典可謂十分恰當,以渾樸古拙之筆寫妻子寄來的輕紗,淺敘白描,卻不失情真意切,深致動人。首句用一錦城官妓灼灼之典,《麗情集》中說:“灼灼,錦城官妓也,善舞《柘枝》,能歌《水調》,御史裴質與之善。后裴召還,灼灼以軟綃聚紅淚為寄。”此處軟綃,飽含款款相思之情。“古釵封寄玉關秋”亦用古釵之典,深切委婉地表達了歸鄉(xiāng)之思,表達了他對愛妻的深情思念。而結句猶顯含婉深細,“不信鴛鴦頭不白”,是反用李商隱的《代贈》中“鴛鴦可羨頭俱白”,也有歐陽修《荷花賦》中句子:“已見雙魚能比目,應笑鴛鴦會白頭”,亦是“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之意。▲
,參考資料:完善
1、 何雅苓評注.納蘭的詞:中國華僑出版社,2003年:248-249 2、 (清)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萬卷出版公司,2011:26-28 3、 聶小晴.納蘭詞: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48-49 4、 施議對.納蘭性德集:鳳凰出版社,2011:11-13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翻飛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shù)春星。......
從教鐵石,每見花開成惜惜。淚點難消,滴損蒼煙玉一條。憐伊大冷,添個紙窗疏竹影。記取相思,環(huán)佩歸來月上時。......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