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半歌注釋及賞析

作者:來源:詩文網網址:52shiwen.com發布時間:1635400665

半半歌注釋及賞析

現代仿作

仿作1

半嚼西餅,半飲茗香

半思日月天地荒

半掩紗窗,半聽鵲忙

半手搖扇夏日長

半鋪宣紙半研墨

半書此生喜悲參半

半人半仙賞月夜

半殘半缺映夜人

半嘆人生苦短

半贊如酒一生

半是陰沉,半是天光

半月如同佳人臉

半夜如同半生長

半半詩詠半年心意

半半詩唱半載思量

半半詩人半滴淚

半盼君知半詩情

仿作2

參透乾坤只半,識得人生難全。

天道好缺而惡滿,何為碌碌求圓?

半貧半富半安足,半命半天半偶然;

半癡半聾半糊涂,半真半假半瘋癲;

半用半舍半行藏,半智半愚半圣賢;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夢半神仙;

半有半無半苦樂,半榮半辱半姻緣。

一半盡在于我,一半聽任自然。

思量半世飄飄過,人生百歲不多年。

識得半的玄權在,世間到處總悠然。


點評

《半半歌》句句含“半”,文筆流暢,語言淺顯,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尋味,發人深思。世間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量度,這個量度就是“中”、就是“半”。達不到這個量度就是“不及”,超過這個量度就是“過”,做事做得“不及”或做得太“過”都不會得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事時一定要講究“適度”,既要有所為,又要有所不為,盡可能地做利而不害、為而不爭。尤其是在面對各種名利的誘惑時,更要適可而止。這正如法國浪漫主義大詩人雨果所說的那樣:“知道在適當的時候推上欲念的門閂的人,就是聰明人。”在這一半天一半地之間生活著的人如果能懂得這“半半”的哲理,并能身體力行,那么他就離儒家人生理想中的最高境界———中庸———不遠了。如果那樣的話,我們的人生就會免卻許多錯誤、損失和感情、生命的浪費,從而達到隨緣自適、快樂無憂的極高境地了。

其他經典

明代詩人梅鼎祚曾作過一首詩,全詩雖然僅有四句二十四字,詩人卻連用八個“半”字,把一幅半隱半現、煙雨迷氵蒙的江南水鄉春景圖描繪得維妙維肖。該詩是這樣寫的:

“半水半煙著柳,半風半雨催花;半沒半浮漁艇,半藏半見人家。”

湖南長沙岳麓山愛晚亭至麓山寺之間的山道旁有一座六方形單檐涼亭,名曰“半山亭”,是游人上山途中駐足憩息之所。但在很早以前,此地原為半云庵之所在,乃座為麓山寺里的僧人們上下山必經之處。傳說當時麓山寺里有一燒火僧頗通詩韻,他曾以“半”字為題,賦詩一首。詩曰:

“半山半庵號半云,半畝半地半崎嵌。

半山茅塊半山石,半壁晴天半壁陰。

半酒半詩堪避俗,半仙半佛好修心。

半間房舍半分云,半聽松聲半聽琴。”

這首詩對仗工整,八句詩連用十八個“半”字,而且用得自然流暢,氣韻貫通,毫無詰屈聱牙之弊,堪稱佳作。難怪當年麓山寺的住持一聽到此詩便贊嘆不已,并立即收該僧人為衣缽弟子,授以佛經,令其日夜持誦,不必再去燒火做飯了。現在,半云庵雖已久圮,但這位僧人所作的這首“半”字詩卻一直流傳至今,給名山古亭平添許多趣味。

標簽:
猜你喜歡
《出塞(其一)》王昌齡唐詩鑒賞

《出塞(其一)》王昌齡唐詩鑒賞,詩詞常識詩詞知識:【作品介紹】  《出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第一首詩以平

《從軍行(其五)》王昌齡唐詩鑒賞

《從軍行(其五)》王昌齡唐詩鑒賞,詩詞常識詩詞知識:【原文】從軍行七首⑴ 其五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

《從軍行七首(其二)》王昌齡唐詩鑒賞

《從軍行七首(其二)》王昌齡唐詩鑒賞,詩詞常識詩詞知識:【原文】從軍行七首⑴ 其二琵琶起舞換新聲⑸,總是關山舊別情⑹。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