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樂府】南朝樂府主要是東晉、宋、齊時代的民歌。這些民歌經南朝的樂府機關搜集整理、配樂傳習,有的還結合舞蹈去演唱,因而得以保留下來。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將南朝入樂的民歌全歸入《清商曲》中,并且又分為《神弦歌》、《吳聲歌曲》和《西曲歌》三個部分。《神弦歌》是宗教祭歌,數量極少。《吳聲歌曲》是產生于建業(今南京市)附近的民歌,它最初是「徒歌」,后來又配上了管弦的伴奏。《西曲歌》是產生于湖北境內長江中游和漢水兩岸一些城市里的民歌。《吳聲歌曲》和《西曲歌》合在一起約有四百余首。南朝的樂府機構采集民歌主要是為了適應統治階級奢侈享樂生活的需要,所以,經他們搜集整理而保存下來的多是描寫男女愛情、離別相思的情歌,題材范圍比較狹窄,思想格調也不夠高。形式上一般是五言四句,多用雙關隱語和形象的比喻,語言精巧活潑,風格清新秀麗。從藝術特色和對后世作家作品的影響上來說,南朝樂府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劉勰(約公元465——520),字彥和,生活于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漢族,生于京口(今鎮江),祖籍山東莒縣(今山東省莒縣)東莞鎮大沈莊(大沈劉莊)。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晚年在山東莒縣......
顏之推(531年-約595年),字介,漢族,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中國古代文學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間。顏之推著有《顏氏家訓》,在家庭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齊書》本傳所載《觀我生賦》,亦為賦作名......
丘遲(464—508),字希范,吳興烏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丘靈鞠之子。南朝梁文學家。初仕南齊,官至殿中郎、車騎錄事參軍。后投入蕭衍幕中,為其所重。梁天監三年,丘遲由中書侍郎出為永嘉太守。 丘遲詩文傳世者不多,所作《與陳伯之書》,使陳伯之......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人稱“山中宰相”,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中國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晚號華陽隱居,卒謚貞白先生。南朝南齊南梁時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孔稚珪(447~501)南朝齊駢文家。一作孔珪,字德璋,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劉宋時,曾任尚書殿中郎。齊武帝永明年間,任御史中丞。齊明帝建武初年,上書建議北征。東昏侯永元元年(499),遷太子詹事。死后追贈金紫光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