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翩翩,原名遙,一說雙文,字三昧,一作驚鴻,明末建昌曲妓。祖籍蘇州或揚州。書香門第獨生女,受父親薰陶,既知書達禮,又喜吟詠善賦詩,有“一字驚鴻”的美譽(當時的吳中才子王伯谷有詩云:閩中有女最能詩,寄我一部散花詞。雖然未見天女面,快語堪當食荔枝)。翩翩才貌雙全,因父母相繼去世孤苦無依,雙親喪事都無法辦理,不幸為人所誘,陷入妓院。雖身陷煙花柳巷之間,卻力求潔身自好,平日交往賓客皆為文人學士,除此概不接待。后被建寧縣富商丁長發騙娶為妾,因不堪大婦之虐待,自縊身亡,長眠濉溪河畔。 據《中國人名大辭典》、福建省《建寧縣志》載:景翩翩,原名遙,字三昧,,明代建昌(江西省建昌府)名妓。王書奴的《中國娼妓史》載:“景翩翩,字三昧,建昌青樓女也。與梅王子以風流志氣相許,有婚姻之約,而不果。久之,窮困以死。詩名《散花吟》。 景翩翩死后葬于建寧縣堂北雙松西墻河邊的水月觀邊上。歷代文人學士有感于翩翩的不幸,更仰慕她的才情,自動捐修她的墓碑。景翩翩生前著有詩集《散花吟》,但如今已失傳;明末清初大詩人錢謙益在《列朝詩集》中選錄了她50余首詩,《江西詩征》也選入三十多首。景翩翩詩風明快,長于抒情,善有民歌風味,流暢明白,富有抒情。如《女兒子》:“哀猿一聲夜未半,峽峽柔腸寸寸斷。回川逆折聲潺潺,枕邊流淚摧朱顏。”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專一愛情的渴求和對尋花問柳的負心漢的怨憤。又如《與蘇生話別》:“道是悉無極,還教仗醉魔。誰知醒時意,說向夢中多。”抒發了詩人的苦澀之情和對自己命運的關注。綜觀整部《散花吟》,女詩人出色地抒發了內心深沉的感情,控訴了當時社會給青樓女子帶來的痛苦。《玉鏡陽秋》書中極力推崇她,稱贊她“明代北里名姬,以能詩著稱者,當以三昧為優”。民國25年(1936),泰寧詩人范蘊章、劉介評、王均等人發起征集憑吊明代女詩人景翩翩詩文活動,征得律詩、絕句和詞200多首,還有賦、記等,合編為《景翩翩小集》。
周亮工(1612~1672)明末清初文學家、篆刻家、收藏家、貳臣。字元亮,又有陶庵、減齋、緘齋、適園、櫟園等別號,學者稱櫟園先生、櫟下先生。江西省金溪縣合市鄉人,原籍河南祥符(今開封)人,后移居金陵(今江蘇南京)。崇禎十三年進士,官至浙江道監察......
石茂華(1521—1583),字君采,號毅庵,明中期大臣,益都(今青州)人。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進士,任浚縣(今屑河南)知縣,年僅23歲。處理訴訟案件,人稱公正明斷。黃河泛溢,他親率民工筑堤防洪。任揚州(治今揚州市)知府時,倭寇侵擾江淮地......
陳忱(1615.3.24~1670?)明末清初小說家。字遐心,一字敬夫,號雁宕山樵、默容居士。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明亡后絕意仕進,以賣卜為生,曾與顧炎武、歸莊組織驚隱詩社,晚年著長篇小說《水滸后傳》,于書中寄寓自己的亡國之痛和憧憬恢復之心。......
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3日),明清之際的學者和教育家。字楚嶼,又作魯嶼,號舜水,漢族,浙江余姚人,明末貢生。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二次奉詔特征,未就,人稱征君。清兵入關后,流亡在外參加抗清復明活動。南明亡后,東渡定居日本,在......
賈固,元(約公元一三六八年前后在世)字伯堅,山東沂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明太祖洪武初前后在世。工散曲。官至中書左參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