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胤

朝代:魏晉 車胤

車胤(約333~約401)字武子,東晉南平郡江安縣西辛里(今湖北公安曾埠頭鄉)人。自幼聰穎好學,家境貧寒,常無油點燈,夏夜就捕捉螢火蟲,用以照明夜讀,學識與日俱增。歷任中書侍郎、侍中、國子監博學、驃騎長史、太常、護軍將軍、丹陽尹、吏部尚書。為人公正、不畏強權,后被會稽王司馬道子世子元顯逼令自殺,死后追謚忠烈王。 曾祖車浚,為三國吳會稽太守,以郡饑求賑,為孫皓以欲樹私恩罪所殺。父名育,是南平太守王胡之的主簿。車胤少時聰穎誠實,勤學不倦,鄉賢曾稱贊:“此子當大興卿門”,但家里貧窮,常無油點燈照讀。夏天夜里,他用織物做成囊袋,內裝螢火蟲,借螢光讀書。這就是《三字經》上“如囊螢”的故事。他長大成人后,以博學多才、聰明英俊而稱譽鄉里。車胤還是大書法家,有親筆墨跡《三體千字文》,由車胤后裔代代相傳。一直傳到現在。車家后人視如珍寶,從不給外人看!車胤的《三體千字文》是古字貼中的最好善本字帖。 桓溫主荊州,征召車胤為從事,甚為器重,相繼提升他為別駕、征西長史。車胤以寒素博學聞名于世,每舉行盛大宴會,桓溫必邀車胤出席。寧康(373~375)初年,車胤被提升為中書侍郎、關內侯。太元(376~396)中期,獲國子監博士。恰逢商議郊廟明堂之事,車胤發表“明堂的制度難以詳盡,況且音樂表達平和,禮儀表示敬意,因此內容和文采不同。聲音和器具也不同,既然茅舍和大廈不能統一規格,何必死守它的形式規格,而不順應時代大勢”的見解,得到與會者一致贊同。后提升為驃騎長史、太常,領臨湘侯爵位。因病去職,不久又任護軍將軍。朝廷決策大事也聽取他的意見。隆安元年(397),王國寶任左仆射,威震朝廷內外,王恭疾恨道子、國寶擾亂朝政,舉兵征討。國寶恐慌,其堂弟王緒將軍獻計:“不如殺掉車胤,除去眾人之望,挾持主上和丞相,討伐諸侯”。車胤到來后,國寶終不敢殺,反而向他求教計謀。而后,國寶上書皇上,自解職務,等待降罪。隆安四年(400),車胤被提升為吏部尚書。會稽郡世家子弟元顯驕矜放蕩,車胤建議遏制他。不料事情泄露,元顯逼令車胤自殺而死,他臨死前大怒道:“吾豈懼死哉?吾求一死以露權奸耳!”死后舉國悲哀。

    著作:
同時代詩人
甄宓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又稱甄夫人。中山無極(今河北省無極縣)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之生母。曹叡即位后追尊甄氏為文昭皇后。......

石崇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倫,小名齊奴。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人。西晉開國元勛石苞第六子,西晉時期文學家、大臣、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干寶

干寶,生卒年不詳,東晉新蔡(今河南省新蔡縣)人,字令升。著述頗豐,主要有《周易注》、《五氣變化論》、《論妖怪》 、《論山徙》、《司徒儀》、《周官禮注》、《晉記》、《干子》、《春秋序論》、《百志詩》、《搜神記》等。其祖父干統,三國時為東吳奮武將軍......

尉繚

名繚。尉繚一生事跡,史籍載之不詳,大約活動于魏國由安邑遷都于大梁的歷史時期,著名的軍事家。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說,被任為國尉,因稱尉繚。......

張載

西晉文學家。字孟陽。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生卒年不詳。性格閑雅,博學多聞。曾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記室督、中書侍郎等職。西晉末年世亂,托病告歸。張載與其弟張協、張亢,都以文學著稱,時稱“三張”。其中,載、協相近,亢則略遜一籌。《文心雕龍》說:“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