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邵

朝代:南北朝 邢邵

邢邵,字子才,小字吉少,河間鄭人。生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四九六年),卒年不詳。(北齊書魏收傳云:“收少子才十歲。”據以推定邵之生年)十歲能屬文,雅有才思,日誦萬言,一覽便記。有書甚多,不甚譬校,嘗謂:“日思誤書,更是一適。” 少在洛陽,承平無事,與時流專以山水游宴為娛。文章典麗,既博且速。他博覽群籍,善于為文。年末二十,動公卿。常與陽固、裴伯茂等相唱。。每一文初出,京師為之紙貴,傳遍遠近。邢邵的文詞宏遠典麗,獨步當時,時溫子升為文士之冠,世謂之“溫邢。”魏書以天才艷發后出,及溫死,方稱“邢魏”。 初仕魏為著作郎,累遷中書侍郎。爾朱兆為亂,邵避居嵩山。入北齊為黃門侍郎,國子祭酒。晚年,博覽典籍,無不精通。 邵雖貴,不以才傲物。嘗居一小屋,滿置果餌,與賓客共啖內行修謹,親戚雍穆。 邢邵是北朝的無神論思想家。邵著有文集三十卷,(《隋書志》作三十一卷。此從《兩唐書志》及《北齊書本傳》)行于世。 邢邵因文才出眾,官至中書監,攝國子祭酒,備受皇帝信任,每給大臣授職,都要聽取他的意見。邢邵在出任西兗州刺史期間,廉潔善政,執法嚴明,凡有貪贓枉法之事,都能及時處理。因此,轄區內社會安定,鳴冤告狀的人很少。距州府五十里的定陶縣令之妻,挾丈夫之威,強索民財,激起民憤。邢邵得知后前往追查,嚇得她連夜逃遁。 邢邵才高位顯,但不自傲,對人無論賢愚,都能赤誠相待。他穿戴十分隨便,從不追求奢華住宅,待客常在一間陋室。他豁達的性格和寬厚的人品,深得時人贊許。 邢邵生活的時代,由于最高統治者的提倡,佛教興盛。但邢邵反對"神不滅論"。他鮮明地提出了"神之在人,猶光之在燭。燭盡則光窮,人死則神滅(北史·卷五十五·杜弼傳)的無神論觀點,在當時是頗具膽識的。然而卻被駁倒,史稱理屈,未然也。

    著作:
同時代詩人
劉勰

劉勰(約公元465——520),字彥和,生活于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漢族,生于京口(今鎮江),祖籍山東莒縣(今山東省莒縣)東莞鎮大沈莊(大沈劉莊)。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晚年在山東莒縣......

顏之推

顏之推(531年-約595年),字介,漢族,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中國古代文學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間。顏之推著有《顏氏家訓》,在家庭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齊書》本傳所載《觀我生賦》,亦為賦作名......

丘遲

丘遲(464—508),字希范,吳興烏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丘靈鞠之子。南朝梁文學家。初仕南齊,官至殿中郎、車騎錄事參軍。后投入蕭衍幕中,為其所重。梁天監三年,丘遲由中書侍郎出為永嘉太守。 丘遲詩文傳世者不多,所作《與陳伯之書》,使陳伯之......

陶宏景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人稱“山中宰相”,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中國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晚號華陽隱居,卒謚貞白先生。南朝南齊南梁時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孔稚珪

孔稚珪(447~501)南朝齊駢文家。一作孔珪,字德璋,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劉宋時,曾任尚書殿中郎。齊武帝永明年間,任御史中丞。齊明帝建武初年,上書建議北征。東昏侯永元元年(499),遷太子詹事。死后追贈金紫光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