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嵩樓新開南軒與郡僚小飲

歐陽修〔宋代〕〔〕

繞郭云煙匝幾重,昔人曾此感懷嵩。
霜林落後山爭出,野菊開時酒正濃。
解帶西風飄畫角,倚欄斜日照青松。
會須乘醉攜嘉客,踏雪來看群玉峰。
譯文及注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環繞城郭的濃濃云煙,迷迷朦朦不知有多少重,唐時的名相曾經在此地懷念嵩洛感慨無窮。
秋霜下樹林里木葉凋盡,眾山爭相顯露各自面容,野菊開放的美好時令,我們暢飲醇酒逸興正濃。
西風中飄來畫角清哀的聲音,我解開衣帶胸懷更加豪雄,斜倚著樓上高欄觀賞夕陽照在蒼翠的青松。
我將要乘著醉意帶領佳客,冬雪皚皚時再踏上如玉的群峰。

注釋
懷嵩樓: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年),李德裕由袁州長史徙為滁州刺史,建“懷嵩樓”,并寫有《懷嵩樓記》一文。嵩(sōng):中岳嵩山,五岳之一,在河南登封縣北,洛陽東南。
軒:窗。
繞郭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詩中表現出詩人傲岸的性格,堅強的意志,嶙峋的風骨。首聯寫登上高樓,于云煙彌漫之中追懷歷史、遙想古人,借古傷今,氣氛凝重。中間兩聯回到現實,寫眼前所見所聞,這兩聯視野開闊,人與物渾融無問。詩人把個人獨特的精神氣質寓于精煉的景物描寫之中:頷聯寫霜后“爭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開的菊花,表現出作者不畏政治風霜的嶙峋風骨;頸聯則以“解帶西風”的舉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從容面對政治風雨的那份瀟灑和從容。尾聯遙想冬日重游,氣象恢宏,群山銀妝素裹冰清玉潔之態,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詩寫得神完氣足,瀟灑道勁,景物描寫形象鮮明而意味深長。

  作者登上此樓,站立樓頭,縱目四望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詩中表現出詩人傲岸的性格,堅強的意志,嶙峋的風骨。首聯寫登上高樓,于云煙彌漫之中追懷歷史、遙想古人,借古傷今,氣氛凝重。中間兩聯回到現實,寫眼前所見所聞,這兩聯視野開闊,人與物渾融無問。詩人把個人獨特的精神氣質寓于精煉的景物描寫之中:頷聯寫霜后“爭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開的菊花,表現出作者不畏政治風霜的嶙峋風骨;頸聯則以“解帶西風”的舉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從容面對政治風雨的那份瀟灑和從容。尾聯遙想冬日重游,氣象恢宏,群山銀妝素裹冰清玉潔之態,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詩寫得神完氣足,瀟灑道勁,景物描寫形象鮮明而意味深長。

  作者登上此樓,站立樓頭,縱目四望,滁州城外群山環繞,云霧從山中騰涌而出,將滁州城重重繚繞起來,使整座城池如在仙界一樣。

  李德裕對嵩洛感情深厚,視之為第二故鄉。他是一代英才,功業赫然,卻不幸遭遇朋黨之禍,先是被貶滁州,最終客死海南。他在滁州時建造了這座樓,而且給它取名為懷嵩樓,就是為了表達對嵩洛的深深懷念。歐陽修年輕時也曾在洛陽做官,常與朋友們暢游嵩洛一帶名山大川。后來他也常常想起這段壯游,對嵩洛懷有極深的感情。造化弄人啊,沒想到兩百年之后,命運把他與李德裕聯系在了一起,二人命運遭際竟然如此相似。他也被人指控與范仲淹等人結為朋黨禍亂朝政,也被貶滁州。此時此刻,在這懷嵩樓上,引發了他懷人追往的感慨。

  從內容看,首聯寫滁州城云遮霧繞,雖然不是“黑云壓城城欲摧”,但重重的云煙卻也叫人艱于呼吸。“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詩人不禁感慨萬端。感慨之后,不由想起和自己有著相似經歷和命運的李德裕。

  頷聯寫得最妙,秋風瑟瑟,“無邊落木蕭蕭下”,可群山卻爭相露崢嶸,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是誰也扼殺不了的。面對“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野菊花,即使沒有陶淵明那樣閑情逸致,不妨對菊舉杯,來個“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頸聯寫詩人面對凜冽的西風,解帶披襟而笑納之;耳聞悲鳴的畫角,卻無“城上斜陽畫角哀”之凄涼。紅日西墜,倚著欄桿,“君不見拂云百丈青松柯,縱使秋風無奈何!”詩人突然吟起沈約的《寒松》:“梢聳振寒聲,青蔥標募色。疏葉望嶺齊,喬干臨云直。”

  尾聯和林逋的《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出于同一機杼,但有更深一層的含義。“秋風秋雨愁殺人”,這算不了什么,哪怕是“雪壓冬云百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的數九寒冬也嚇不倒,詩人還要邀上幾個肝膽相照的朋友,再來懷嵩樓,看“積雪浮云端”,看“瓊樹似新裁”,這才叫做“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行見江山且吟詠,不因遷謫豈能來?”

  從藝術特點看,這首詩的好處,不止境界高遠,風格遒上;即以寫景而論,同樣是自然流暢而又層次分明的。全詩以“感”宇入題,以“興”字結穴。“云煙”是俯瞰負郭之景,“霜林”是平視遠處之景;“野菊”寫樓下景物,“解帶西風”寫樓上風光。“斜日青松”是“倚欄”所見;踏雪看山是登臨所想。前六句寫所見所感,是實寫;后兩句設想來朝風物,是虛寫。攝景的角度不斷變換,或俯或仰,時遠時近,有實有虛,描繪了開闊深遠的畫面,畫幅中凝聚著傲岸昂揚的精神。陸游與歐陽修一樣,有似火肝腸,如山意志。▲

,

參考資料:完善

1、 霍松林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37-138 2、 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88-89
創作背景
這首詩中表現出詩人傲岸的性格,堅強的意志,嶙峋的風骨。首聯寫登上高樓,于云煙彌漫之中追懷歷史、遙想古人,借古傷今,氣氛凝重。中間兩聯回到現實,寫眼前所見所聞,這兩聯視野開闊,人與物渾融無問。詩人把個人獨特的精神氣質寓于精煉的景物描寫之中:頷聯寫霜后“爭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開的菊花,表現出作者不畏政治風霜的嶙峋風骨;頸聯則以“解帶西風”的舉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從容面對政治風雨的那份瀟灑和從容。尾聯遙想冬日重游,氣象恢宏,群山銀妝素裹冰清玉潔之態,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詩寫得神完氣足,瀟灑道勁,景物描寫形象鮮明而意味深長。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修幼年喪父,家貧力學。天圣八年(1030)進士及第,為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與錢惟演、梅堯臣、蘇舜欽等詩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試學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為范仲淹辯護,貶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慶歷中,以右正言知制誥,參與范仲淹、韓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新政」失敗......[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