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猛然思憶當年在仙境般的京華,相會的眾多文士都風度翩翩,兩百個同榜進士中,唯有你最是少年。
為求吉利早早換上有色官服,我們扔掉了所穿的白色衣衫,去和風流佳人結交,送上寫著名字的紅色紙箋。
歌樓中深夜里還在歡樂飲宴,把銀燭高高點燃。花街柳巷里春天的濕泥,弄臟了我們錦繡的馬鞍韉。
又怎能料到如今做著小吏,為五斗米折腰在塵埃之間,與君一同追想當初的快樂時光,令人心中感到萬分凄然。
注釋
碭(dàng)山:縣名,屬宿州。主簿:縣令屬官,掌戶租、獄訟諸事。朱九齡:王禹偁同榜進士,生平不詳。
忽思:一作“閑思”。蓬島:即
美好的生活一旦逝去,人們對過去的回憶往往會顯得更加美好。此詩首句便表達了詩人驀然回想起初舉進士時內心的感觸。以前人們常將考取進士譬作“登龍門”,詩人在這里則進一步將此譬作身入蓬萊仙境,而自己及同時及第者都成了平步登天的神仙。次句由“群仙”歸結到此詩所要寄贈的朱九齡身上。詩人另一首《送朱九齡》詩說“之子有俊才,弱冠巾正鴿”,可見當時朱九齡年方二十歲左右,是與詩人同年的兩百位進士中最年輕的。
當時曾有這樣的習俗:人們認為能獲得一片新進士換下的襕衫或皇帝賜予的花是一件吉利的事,尤其當物主是一個少年及第的人物時。朱九齡很年輕,詩人時年三十,也還年輕,他們的稠衫就成了爭奪的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美好的生活一旦逝去,人們對過去的回憶往往會顯得更加美好。此詩首句便表達了詩人驀然回想起初舉進士時內心的感觸。以前人們常將考取進士譬作“登龍門”,詩人在這里則進一步將此譬作身入蓬萊仙境,而自己及同時及第者都成了平步登天的神仙。次句由“群仙”歸結到此詩所要寄贈的朱九齡身上。詩人另一首《送朱九齡》詩說“之子有俊才,弱冠巾正鴿”,可見當時朱九齡年方二十歲左右,是與詩人同年的兩百位進士中最年輕的。
當時曾有這樣的習俗:人們認為能獲得一片新進士換下的襕衫或皇帝賜予的花是一件吉利的事,尤其當物主是一個少年及第的人物時。朱九齡很年輕,詩人時年三十,也還年輕,他們的稠衫就成了爭奪的目標。頷聯(lián)出句所指即此。一個“拋”字充分描繪出他們脫下白纻襕衫任人爭奪時那種得意的神態(tài)。在封建社會,“風流”又被視為才子們所專有的韻事。而所謂“風流”,則是指出入于花街柳巷。此習起于唐代,《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長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每年新進士以紅箋名紙游謁其中,時人謂此坊為‘風流藪澤’。”名紙如同現(xiàn)代的名片,以紅箋所寫的名紙專用于見倡優(yōu)女子。此聯(lián)描寫他們少年及第的光彩和風流。
頸聯(lián)緊承上聯(lián)對句而迸一步具體描述他們當日游宴于歌樓舞館,馳馬于花街柳巷的那種歡樂生活:歌樓上銀燭高照,觥籌交錯的宴會通宵達旦;騎著駿馬風雨無阻地馳騁于花柳巷中,不惜讓泥水濺污了馬鞍下的錦墊。“停”字在這里作放置解,和唐代詩人朱慶余《閨意獻張水部》中“洞房昨夜停紅燭”之“停”同義,“停銀燭”,即擺著燃燒的銀燭。蠟燭與錦韉一樣,在當時也是一種奢侈品,詩人以這種不吝千金的豪舉來襯托他們的狂喜心情。
尾聯(lián)急轉直下,由當日的狂歡歸結到后來的凄涼。詩人以陶淵明“拆腰”的典故喻其為微薄的俸祿俯首事人的苦惱,此情此景與春風得意相比,不啻天上地下:昔日的蓬萊神仙,已經(jīng)成了匍匐于塵土之中逢迎上司的小吏。這種況味,只能用“凄然”二字來表述了。此聯(lián)出句以“塵土”與首句“蓬島”相對照(佛教稱人世間為‘紅塵”),以“追想”與首句“忽思”相呼應。對句“共君”二字牢牢扣住題目,以“凄然”二字結束前面的今昔對比以見寄贈之意。
此詩以首句“忽思”展開,次句緊承首句點題,頷、頸二聯(lián)都與上聯(lián)的對句緊密街接,環(huán)環(huán)相扣,顯得一氣呵成,至尾聯(lián)卻以神龍擺尾之勢突然一折,既與前三聯(lián)在氣氛上形成鮮明的對照,又與首句遙相呼應,使全詩曲折有致而又渾然一氣,頗見結撰之妙。此詩是詩人較年輕時的作品,其意境情調與后來之作頗有差別,但全詩明白曉暢,情真意切,已經(jīng)顯示出與五代以來浮靡纖麗之作有很大不同。▲
,參考資料:完善
1、 霍松林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0-11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