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春園作

王勃〔唐代〕〔〕

投簪下山閣,攜酒對河梁。
陜水牽長鏡,高花送斷香。
繁鶯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自然催一醉,非但閱年光。
譯文及注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丟了官,從官舍來到山閣;在山閣里我拿起酒對著一座橋來喝。
窄窄的水流,很像拉著一個長長的鏡子;從高處落下來的花,送來了一陣一陣的香味。
很多很多的黃鶯鳥叫得像唱歌一樣,有幾個蝴蝶在這里很有次序地飛舞。
這樣美好的自然景色正催人多喝幾杯,正叫人不要空空地盯著自己的年歲而還想有什么別的計較!

注釋
投簪:丟下固冠用的簪子。同“抽簪”,比喻棄官。
山閣:依山而筑的樓閣。
河梁:河上的橋梁。李陵《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
長鏡:長的鏡子。形容狹長的水面。
高花:高枝上的花。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是一首贊美春天的詩,安排合理,描寫細膩,充滿情趣。

  首聯敘述詩人迫不及待亟欲回歸人自然和回歸后的形象:“下山閣”、“攜酒對河梁”。額聯具體寫詩人見到的美景,寫河水、花香,這是靜態描寫。頸聯寫動態景物,寫鶯歌燕舞,有聲有態。兩聯動靜結合,抓住春天景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寫出它們的勃勃生機,流露出詩人喜悅輕松的心情。如同謝朓詩句“香風蕊上發,好鳥葉間鳴”(《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還上國》)一樣清新優美。尾聯抒發詩人的陶醉之情,與首聯呼應。

  詩人尤其擅長調用多種感覺從多方面描寫春天的景物。額聯從視覺、嗅覺兩個角度寫春水、花香,頗似宋代王安石詩中的意境“一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是一首贊美春天的詩,安排合理,描寫細膩,充滿情趣。

  首聯敘述詩人迫不及待亟欲回歸人自然和回歸后的形象:“下山閣”、“攜酒對河梁”。額聯具體寫詩人見到的美景,寫河水、花香,這是靜態描寫。頸聯寫動態景物,寫鶯歌燕舞,有聲有態。兩聯動靜結合,抓住春天景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寫出它們的勃勃生機,流露出詩人喜悅輕松的心情。如同謝朓詩句“香風蕊上發,好鳥葉間鳴”(《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還上國》)一樣清新優美。尾聯抒發詩人的陶醉之情,與首聯呼應。

  詩人尤其擅長調用多種感覺從多方面描寫春天的景物。額聯從視覺、嗅覺兩個角度寫春水、花香,頗似宋代王安石詩中的意境“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撓各占春”(《北陂杏花》)。但“長鏡”、“斷香”充分展示出春水和花香的特點,比王安石的詩句寫得更細膩傳種,角度更新穎。頸聯從聽覺、視覺兩個角度寫春天的鶯歌燕舞,恰似杜甫詩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江畔獨步尋花》),生機盎然,其樂融融。

  此詩筆致疏朗,色彩明麗,詩人的興致、感觸通過景物表現出來,情趣盎然,淋漓盡致。▲

,

參考資料:完善

1、 楊曉彩,姜劍云 解評.王勃集.山西:山西古藉出版社,2008:35-36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贊美春天的詩,安排合理,描寫細膩,充滿情趣。
王勃

王勃(650─676),初唐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帶)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學者。王勃少時即聰慧過人,據傳六歲就會作文章,有「神童」之譽;十四歲時應舉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當時諸王中斗雞之風盛行,王勃戲作《檄周王雞》一文加以嘲諷。周王就是唐高宗的兒子、后來的中宗李顯。唐高宗李治惱恨王勃「大不敬」,就將他逐出王府;王勃因此得以漫游蜀中,曾一度任虢州參軍;后來又因為受牽連犯了......[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