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梧桐·香靨深深

柳永〔宋代〕〔〕

香靨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與。自識伊來,便好看承,會得妖嬈心素。臨歧再約同歡,定是都把、平生相許。又恐恩情,易破難成,未免千般思慮。
近日書來,寒暄而已,苦沒忉忉言語。便認得、聽人教當,擬把前言輕負。見說蘭臺宋玉,多才多藝善詞賦。試與問、朝朝暮暮。行云何處去。
譯文及注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香的臉蛋有深深的酒窩,姿態嫵媚動人,這特殊容顏和高雅氣質仿佛是老天賜予的。自認識她以來,得她殷勤看顧,也了解到她的情愫芳心。想在分別之時再約她一起歡聚,那么,我們肯定都會像戀人一樣互許平生。可我又害怕恩情破碎容易,成全卻很難,不由得思緒萬千。
最近她寫給我的信中,只是寒暄幾句,沒有那種絮絮叨叨親切的言語。于是便想到了,她準是聽了別人的教唆,想把曾經的海誓山盟辜負。聽說在蘭臺公子宋玉多才多藝,善詞著賦。試問,我們的愛情本當像楚王和巫山神女那樣朝云暮雨,相愛相歡,可行云將往何處去呢?

注釋
擊梧桐:詞牌名,柳永所作此詞為雙調一百八字,見《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詞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了詞人與一位風塵女子的感情經歷。該詞對怨情的抒發,不像唐人的閨怨詩那樣,往往只寫一點、一面或一個瞬間。《擊梧桐》反映的是從相知到分離,再到相思的全過程,具有較強的敘事性。

  此詞上片,回憶過去的相知和別離。首三句是詞人見到這位女子時的情景,“香靨深深”,涂抹了香粉的臉蛋上有一對深深的酒窩;“姿姿媚媚”,姿容足以媚悅于人;“雅格奇容天與”,格調、容貌出眾,是天所給予的,可見詞人對于她是一見鐘情。“自識伊來”三句,是對過去相知相愛的甜蜜的回憶,洋溢著幸福感。先概括地說,從一開始認識,便蒙她很好地照顧自己,然后著重地指出最突岀之點:“會得妖嬈心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詞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了詞人與一位風塵女子的感情經歷。該詞對怨情的抒發,不像唐人的閨怨詩那樣,往往只寫一點、一面或一個瞬間。《擊梧桐》反映的是從相知到分離,再到相思的全過程,具有較強的敘事性。

  此詞上片,回憶過去的相知和別離。首三句是詞人見到這位女子時的情景,“香靨深深”,涂抹了香粉的臉蛋上有一對深深的酒窩;“姿姿媚媚”,姿容足以媚悅于人;“雅格奇容天與”,格調、容貌出眾,是天所給予的,可見詞人對于她是一見鐘情。“自識伊來”三句,是對過去相知相愛的甜蜜的回憶,洋溢著幸福感。先概括地說,從一開始認識,便蒙她很好地照顧自己,然后著重地指出最突岀之點:“會得妖嬈心素”,理解得了她一片嬌媚的內心情愫。俗話說:千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而她的這片心意使他念念不忘。

  “臨歧再約同歡”兩句,是對過去分別時的回憶。當時的依戀之情,躍然紙上,充分地表現那對未來的美好的希望。在那岔道上,一對情侶時而淚眼相看,時而破涕為笑,時而海誓山盟。“又恐恩情”三句,是新別后的擔憂,因為在煙花路上,誰能保證她的“同歡”之約、“相許”之言,不會一走了之?所以,詞人對別時“再約同歡”的美夢,會產生“易破難成”的“千般思慮”。在這思慮當中,包含很多惆悵與忐忑。

  下片,抒寫現在的怨恨和相思。首三句,表現得到戀人書信后的不滿。一對情侶,如果是真心相愛的話,她分離后應該是非常痛苦,非常憂傷的,然而來信中只是冷淡地寒暄幾句,沒有那種綿綿關切的言語,使得詞人心底的期盼落空,轉而胡思亂想,“便認得、聽人教當”,腦海中出現了這幅場景,被別人教唆,想把曾經的誓言都辜負,這反映了他的患得患失的心態。最后一句引用宋玉《高唐賦》中楚王和巫山神女的典故,詞人希望他的愛情也同《高唐賦》里的那樣,但現實生活中那位“行云”,她的行蹤飄忽不定無法尋覓。

  全詞以委婉的手法,將詞人從相見、相知、相愛到離別的感情經歷娓娓訴說,句句滿含著對戀人的深情,也體現了他因用情產生對戀人變心的猜測與怨意。▲

,

參考資料:完善

1、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柳永詞辭典鑒賞》.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07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詞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了詞人與一位風塵女子的感情經歷。該詞對怨情的抒發,不像唐人的閨怨詩那樣,往往只寫一點、一面或一個瞬間。《擊梧桐》反映的是從相知到分離,再到相思的全過程,具有較強的敘事性。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稱「柳」,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學名,父柳宜,曾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費縣令,官終工部侍郎。永少時流連于汴京,在秦樓楚館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歷荊湖、吳越。景祐元年(1034)登進士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馀杭令、定海曉峰鹽場監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終官屯田員外郎,......[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