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至江山月出,擊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復與過飲酒,食余甘煮菜。顧影頹然,不復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譯文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與小兒子蘇過游白水佛跡院,在溫泉中沐浴,水很熱,它的源頭大概能使東西熟透。
沿著山路向東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個彎道,每個彎道處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繩子拴住石頭從上往下送入五丈,還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飛濺,聲音如雷鳴般轟響,令人又驚又喜。水邊的懸崖上有幾十處巨大的腳印,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佛跡。
傍晚時我們順來路返回,欣賞山上的火燒云,十分的壯觀。一會兒上山,一會兒下山走過幾條山谷。到了江邊,此時月亮從山后面出來,在江心劃船,用手撥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
展開閱讀全文 ∨此篇與《記游松風亭》作于同時同地。這是一篇寫得非常優美的游記,描述自己和小兒子蘇過泡溫泉和游覽佛跡院的一天經歷,表達了東坡清素的閑情逸致,以及隨遇而安、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此文敘次井然,寥寥數語,描景物如畫,詳略得當,情景交融。
文章開篇簡潔交代了游覽的時間和地點后即展開具體的描寫。首先寫白天游覽所見,主要寫了溫泉、懸瀑和佛跡三景,描寫時抓住了三景各自的特色。
寫溫泉,著眼于水溫之高:“熱甚,其源殆可熟物。”因為二人均在其中洗過澡,故體會甚為真切。寫懸瀑,著眼于它的形態,由于瀑布高達百仞,懸瀑下的山巖有八九層凹曲,每個凹曲處都形成一個水潭,而“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此篇與《記游松風亭》作于同時同地。這是一篇寫得非常優美的游記,描述自己和小兒子蘇過泡溫泉和游覽佛跡院的一天經歷,表達了東坡清素的閑情逸致,以及隨遇而安、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此文敘次井然,寥寥數語,描景物如畫,詳略得當,情景交融。
文章開篇簡潔交代了游覽的時間和地點后即展開具體的描寫。首先寫白天游覽所見,主要寫了溫泉、懸瀑和佛跡三景,描寫時抓住了三景各自的特色。
寫溫泉,著眼于水溫之高:“熱甚,其源殆可熟物。”因為二人均在其中洗過澡,故體會甚為真切。寫懸瀑,著眼于它的形態,由于瀑布高達百仞,懸瀑下的山巖有八九層凹曲,每個凹曲處都形成一個水潭,而“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通過深潭的描寫進一步顯示了懸瀑水沖擊力之大;最后寫懸瀑傾瀉時“雪濺雷怒,可愛可畏”,雖然只用了八個字,但把懸瀑的形態、顏色、聲勢和游人的感受都寫到了,精練至極寫佛跡,著眼于它的數量之多:“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接著寫夜游所見,主要寫山燒和到江心劃船的情景。寫山燒雖只用了“火甚”二字,但那火光熊熊的景象寫的十分逼真:寫“擊汰中流”的情景雖只用了“掬弄珠璧”四個字,但那江月倒映水中的美麗姿態和父子二人捧水弄影的幽雅情趣皆盎然于紙上。
最后簡寫回家后飲酒、進食、醉態、失眠和寫作本文的情況,作為文章的結束。
這篇游記,全文不過一百四十字左右,卻把白水山一帶主要的景觀和這些景觀的特色都逼真地寫了出來,還記了一整天的游覽過程,寫出了游人的情趣,十分精練喜人,由此可以看出蘇東坡文字技巧的嫻熟高明。▲
,參考資料:完善
1、 弓保安主編 姜光斗編著.蘇軾散文精品選:陜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90-191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