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吳人生長在湖山深曲處,呼吸著湖光飲的是青山翠綠。
不用說超然世外的隱士,連奴仆女販都清如冰玉。
林先生并不是隔絕凡塵的人,天生就神清骨冷資質脫俗。
我不認識林先生卻曾經夢見,目光清炯照人猶如明燭。
遺留的詩篇和墨跡處處都有,環繞著西湖總也看不足。
詩歌像孟郊但沒有寒苦格調,書法似李建中筆力瘦硬剛拙。
平生高尚的風節無人能繼,臨終時精微的言語還值得記錄。
自己說沒有寫過封禪書一類的東西,難道他還肯把嘆老嗟悲的詩句寫出?
我笑江南人并不好事,倒喜歡建造祠堂依傍著修竹。
不然就該讓林先生的
這首詩開頭兩句,寫林逋生長的環境。開首即稱他們生長在湖山深曲處,山水清澄。后兩句講那里的人物,世外的隱君子是高尚的,就是傭工販婦也都是冰清玉潔的人。還沒有寫到林逋,卻已經樹立了高潔形象。
接下去寫林逋高風亮節,源于天性。“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清骨冷無由俗。”林逋不是與世俗隔絕的人,上文寫那個環境里除了“隱君子”外,還有“傭兒販婦”,正說明他不是與世隔絕的。“神清骨冷”是從《晉書·衛玠傳》“叔寶(衛玠字叔寶)神清骨冷”來的。當時所謂骨,指氣質品格而言,從神情到品格都清冷。接著,作者寫他對林逋的欽仰,這種欽仰在夢中得到反映。他在夢中見到的林逋“瞳子瞭然光可燭”。《孟子·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詩開頭兩句,寫林逋生長的環境。開首即稱他們生長在湖山深曲處,山水清澄。后兩句講那里的人物,世外的隱君子是高尚的,就是傭工販婦也都是冰清玉潔的人。還沒有寫到林逋,卻已經樹立了高潔形象。
接下去寫林逋高風亮節,源于天性。“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清骨冷無由俗。”林逋不是與世俗隔絕的人,上文寫那個環境里除了“隱君子”外,還有“傭兒販婦”,正說明他不是與世隔絕的。“神清骨冷”是從《晉書·衛玠傳》“叔寶(衛玠字叔寶)神清骨冷”來的。當時所謂骨,指氣質品格而言,從神情到品格都清冷。接著,作者寫他對林逋的欽仰,這種欽仰在夢中得到反映。他在夢中見到的林逋“瞳子瞭然光可燭”。《孟子·離婁上》:“胸中正,則眸之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瞳仁明亮,說明胸中正,跟神清有關;瞳仁昏暗,說明胸中不正。林逋既是“神清骨冷”,在夢里看到他,那就是“瞳子瞭然”,再夸張一下,便成為“光可燭”,可以照見一切了。這樣寫,正顯示出詩人對林逋的仰慕已經形于夢寐了。這樣寫,概括了林逋為人的特點。林逋寫湖上風光的七言近體詩中,有的反映隱居生活和情思,寫得“神清骨冷”。如《湖山小隱》二首之一:“道著權名便絕交,一峰青翠濕蘅芳。”如《湖上晚歸》:“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跟權和名絕交,向往的是仙山,正反映他無意功名。作者贊美林逋,是跟林逋的這五首七言近體詩相結合的。
接下來就談林逋的詩和書法。“遺篇妙字處處有,步繞西湖看不足。”這里贊美林逋詩善于用字,尤其是詠西湖之作,更為湖上風光傳神。“詩如東野不言寒,書似留臺差少肉。”這里用唐代詩人孟郊的詩來比林逋,作者《讀孟郊詩》:“要當斗僧清,未足當韓豪。”認為孟郊的詩可以跟賈島(賈島曾做僧人,名無本)詩比清,不過豪放不及韓愈。作者《祭柳子玉文》稱“郊寒島瘦”,認為賈島詩的缺點是寒苦。這里指出林逋詩有賈島之清而無其寒。“書似留臺差少肉。”這句指林逋的書法像李建中,瘦硬有骨力。稱贊林逋兼有二人之長而無其短。王世貞在《藝苑卮言》(見名家評價)中一方面指出蘇軾極為推重林逋的詩和書法,一方面又指出蘇軾的評論,像董狐記事的直筆,不作虛美,不推重過分。這樣講是恰當的。
下面再結合他的詩來講他的高風亮節。“平生高節已難繼,將死微言猶可錄。”作者自注:“逋臨終詩云:‘茂陵他日求遺草,猶喜初無封禪書。’”(《宋詩鈔初集·和靖詩鈔》作:“《自作壽堂因書一絕以志之》:‘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漢武帝的陵園稱茂陵。《史記·司馬相如傳》:“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馬相如病甚,可往從悉取其書。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無書。問其妻,對曰:‘······長卿未死時,為一卷書,曰:有使者來求書,奏之。’其遺札書言封禪事。”相如臨死前還在討好武帝,勸武帝到泰山去封禪,祭天地,告成功。林逋不肯這樣做,正顯出他的高節。“自言不作《封禪書》,更肯悲吟白頭曲!”“白頭曲”原為卓文君因其夫司馬相如對愛情不忠誠而作,后人多有以此曲為嘆老嗟卑、自傷不遇之辭。此處當指后一義。林逋是高士,連《封禪書》也不屑作,更不會悲吟《白頭吟》,以自傷不遇。
一結轉到杭人對林逋的紀念。“我笑吳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盞寒泉薦秋菊。”王世貞稱:“始,錢塘人即孤山故廬,以祀和靖,游者病其湫隘。”吳人指杭縣人,將林逋故居作祠堂,顯得低下狹小。作者自注:“湖上有水仙王廟。”即認為林逋應該和水仙王相配,在水仙王廟里受到祭祀,用一杯寒泉和秋菊來祭。王世貞又稱:“因長公詩后有‘我笑吳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遂徙置白香山祠,與長公配。”因為水仙王祠早已不存,所以后來改在白香山祠內祭祀林逋,把他跟蘇軾相配。
這首詩是贊美林逋,“平生高節”點明主旨在贊他的高風亮節。一開頭從湖光到山綠,寫環境的美好,從隱君子到傭人販婦,寫人物的“皆冰玉”,這是陪襯。未寫到林逋,已光彩照人。結尾變化有力,故稱“夭矯”,即另出新意。用“修竹”、“秋菊”來作陪襯,也是取高潔相配。寫到林逋本人時,點明“神清骨冷”,顯示他的高潔源于天性。又用夢見瞳子瞭然來寫他的正直,顯出欽仰之情。再評論他的詩和書法。又用司馬相如來比,更突出他的高節。這一比又歸到他的詩上,回到《書林逋詩后》之題。▲
,參考資料:完善
1、 霍松林.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24-426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