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五帝之不同禮,三王亦又不同樂。數極自然變化,非是故相反。德政不能救世溷亂,賞罰豈足懲時清濁?春秋時禍敗之始,戰國逾增其荼毒。秦漢無以相踰越,乃更加其怨酷。寧計生民之命?為利己而自足。
于茲迄今,情偽萬方。佞諂日熾,剛克消亡。舐痔結駟,正色徒行。嫗竬名勢,撫拍豪強。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懾逐物,日富月昌。渾然同惑,孰溫孰涼?邪夫顯進,直士幽藏。
原斯瘼之所興,實執政之匪賢。女謁掩其視聽兮,近習秉其威權。所好則鉆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絕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群吠之狺狺。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慾于目前。奚異涉海之失柁,坐積薪而待然?榮納由于閃榆,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橈于勢族,恩澤不逮于單門。寧饑寒于堯舜之荒歲兮,不飽暖于當今之豐年。乘理雖死而非亡,違義雖生而匪存。
有秦客者,乃為詩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順風激靡草,富貴者稱賢。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伊優北堂上,抗髒依門邊。
魯生聞此辭,繫而作歌曰: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懷金玉,蘭蕙化為芻。賢者雖獨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爾分,勿復空馳驅。哀哉復哀哉,此是命矣夫!
譯文
五帝時候的禮儀制度不同,三王時候的禮儀制度也各不相同,氣數到了極限,自然就要發生變化,非和是本來就是互相排斥的,施行仁德不能拯救社會的混亂,實行賞罰難道就可以懲戒時代的清濁嗎?春秋時代是禍亂破敗的開始,戰國時又加重了人民的苦難,秦漢時期也沒有什么改變,更增加了人民的怨恨和苦難,哪里還考慮百姓的死活,只要對自己有利就滿足了。
從那時到現在,弄虛作假的現象表現在各個方面,虛偽奉承的歪風日甚一日,剛強正直的品德逐漸消亡,舔痔瘡的人可以乘四匹馬拉的車,正派的人只能徒步而行,對豪強之家溜須拍馬,稍微有點骨氣、敢于反抗這惡劣風氣的,立即遭到禍殃。不擇手段追逐名
展開閱讀全文 ∨東漢時期,處于外戚、宦官篡權爭位的夾縫中的士人,志向、才能不得施展,憤懣郁結,便紛紛以賦抒情,宣泄胸中的壘塊。趙壹《刺世疾邪賦》就是這類抒情小賦的代表作。壓抑在胸中的郁悶和不平,在文中化為激切的言詞,尖銳揭露了東漢末年邪孽當道、賢者悲哀的的黑暗腐朽的社會本質:“舐痔結駟,正色徒行”,“邪夫顯進,直士幽藏”。甚至敢于把批評的矛頭直指“執政”的最高統治者:“原斯瘼之攸興,實執政之匪賢”。最后由“刺世”發展到同這黑暗的世道徹底絕決的程度:“寧饑寒于堯舜之荒歲兮,不飽暖于當今之豐年”。
此賦在僅四百余字的篇幅中,對黑暗腐敗政治的揭露抨擊,其尖銳激烈直截了當,在整個漢賦中都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東漢時期,處于外戚、宦官篡權爭位的夾縫中的士人,志向、才能不得施展,憤懣郁結,便紛紛以賦抒情,宣泄胸中的壘塊。趙壹《刺世疾邪賦》就是這類抒情小賦的代表作。壓抑在胸中的郁悶和不平,在文中化為激切的言詞,尖銳揭露了東漢末年邪孽當道、賢者悲哀的的黑暗腐朽的社會本質:“舐痔結駟,正色徒行”,“邪夫顯進,直士幽藏”。甚至敢于把批評的矛頭直指“執政”的最高統治者:“原斯瘼之攸興,實執政之匪賢”。最后由“刺世”發展到同這黑暗的世道徹底絕決的程度:“寧饑寒于堯舜之荒歲兮,不飽暖于當今之豐年”。
此賦在僅四百余字的篇幅中,對黑暗腐敗政治的揭露抨擊,其尖銳激烈直截了當,在整個漢賦中都是無與倫比的,尤其引人矚目。賦一開始,就將批判的鋒芒毫不含糊地指向了自五帝三王以來迄今一切封建末世:“德政不能救世溷亂,賞罰豈足懲時清濁”,而只能愈演愈烈:“春秋時禍敗之始,戰國愈復增其荼毒”;“秦漢無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并一針見血地指出其根源即在于統治者“寧計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其深刻犀利,實為一般慣于恪守正統思想的士大夫所不能及。繼之又通過反復對比,對種種丑惡現象進行了公開曝光:“于茲迄今,情偽萬方:佞諂日熾,剛克消亡。舐痔結駟,正色徒行。嫗名勢,撫拍豪強;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懾逐物,日富月昌。渾然同惑,孰溫孰涼,邪夫顯進,直士幽藏。”而這一切又都由于“實執政之匪賢,近習秉其威權”,那么不賢之人能執政、宦官近習能秉權的原因說到底還在于“九重既不可啟”。
這樣就層層深入地活畫出了具有東漢末世時代特點的那種法“禁屈撓于勢族,恩澤不逮于單門”極端腐敗的政局。因此,他義無返顧地表示:寧饑寒于堯舜之荒歲兮,不飽暖于當今之豐年。乘理雖死而非亡,違義雖生而非存。與之毫不妥協地抗爭,憤怒激越的感情,直如火山噴發,震人心魄。
此賦在抒發自己感情時直率猛烈,痛快淋漓,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揭露批判時政的深度和力度都是空前的。與思想內容相協調,此賦一改堂皇典雅而為疏朗明快。▲
,參考資料:完善
1、 陳振鵬 章培恒 等.古文鑒賞辭典(上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416-419 2、 巨 才.辭賦一百篇.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51-52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逸材之獸,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盡為難矣。是胡越起于轂下,而羌......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鴻鵠 一作:鳴鶴)......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難以逝。我欲東歸,害梁不為?我集無高曳,水何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沾衣。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