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灘

王維〔唐代〕〔〕

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
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澈見底的白石淺灘,嫩綠的蒲草可以滿把采摘。
一群少女住在綠水兩旁,趁著皎潔的月色洗衣浣紗。

注釋
白石灘:輞川的一個地方,王維輞川別墅二十景之一。此詩列《輞川集》第十五首。
“清淺”二句:青綠的蒲草長得快差不多能用手握了。蒲:一種水生草本植物,葉長而尖,可以編席、作蒲包等。向堪把:差不多可以用手握住,可以采摘了。向:臨近,將近??埃耗軌?,可以。把:握。
“家住”二句:家住水東水西的女子,月夜三三兩兩地出來,在白石灘前洗紗。浣(huàn):洗。浣(huàn)紗:用西施浣紗的典故,暗示浣紗女的明麗。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詩是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描寫白石灘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頗堪玩味。

  白石灘,輞水邊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淺灘,是著名的輞川二十景之一。王維的山水詩很注意表現景物的光線和色彩,這首詩就是用暗示的手法寫月夜的光線。它通過刻畫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潔、明亮。如頭兩句“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寫灘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畫。夜色之中,能看得如此分明,這正暗示月光的明亮。唯其月明,照徹灘水,水才能見其“清”,灘才能顯其“淺”,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現其“白”。不僅如此,從那鋪滿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還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長其中的綠蒲,它們長得又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詩是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描寫白石灘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頗堪玩味。

  白石灘,輞水邊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淺灘,是著名的輞川二十景之一。王維的山水詩很注意表現景物的光線和色彩,這首詩就是用暗示的手法寫月夜的光線。它通過刻畫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潔、明亮。如頭兩句“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寫灘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畫。夜色之中,能看得如此分明,這正暗示月光的明亮。唯其月明,照徹灘水,水才能見其“清”,灘才能顯其“淺”,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現其“白”。不僅如此,從那鋪滿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還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長其中的綠蒲,它們長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已可以用手滿把地采摘了。這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個“綠”字:光線稍弱,綠色就會發暗;能見其綠,足見月光特別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綠,石之白,相映相襯,給人造成了極其鮮明的視覺感受。用筆都空靈、超妙。這正是司空圖所推崇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二十四詩品》)的高境。

  最后兩句,詩人在白石灘上繪上了一群少女。她們有的家住水東,有的家住水西,都趁著月明之夜,來到這淺灘上洗衣浣紗。不言而喻,正是這皎潔的明月,才把她們吸引過來的。這就又借人物的活動中再襯明月一筆。由于這群浣紗少女的出現,幽靜明媚的白石灘月夜,頓時生出開朗活潑的氣氛,也帶來了溫馨甜美的生活氣息,整幅畫面都活起來了。這就又通過人物的行動,暗示了月光的明亮。這種寫法,跟《鳥鳴澗》中的“月出驚山鳥”以鳥驚來寫月明,頗相類似。

  此詩的意境跟《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近似,幽靜而有生氣,鄉村生活氣息頗濃,與《過香積寺》、《鹿柴》那一類詩的冷寂情調、意境是迥然有別的。

  此詩前兩句寫詩人在白石灘白天所見的清秀景色,后兩句寫晚上所見的景物和人物活動。詩人淡淡幾筆,勾勒出一幅清淺、明朗、柔和、優美的圖畫,足可見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綠,石之白。畫面清麗優雅,盎然生機、喜悅之情溢于言外。詩寫清溪白石,語言也象清溪白石,潔凈洗練,樸素圓實,富有生活氣息,表現了一種自然、純真的美,也寄托著詩人對這種自然、純真的美的追求,流露出詩人特有的詩風。▲

,

參考資料:完善

1、 劉德重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178 .
創作背景
王維

王維(701─761),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九歲知屬辭,十九歲應京兆府試點了頭名,二十一歲(開元九年)中進士。任大樂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規表演黃獅子舞被貶為濟州(在今山東境內)司功參軍。宰相張九齡執政時,王維被提拔為右拾遺,轉監察御史。李林甫上臺后,王維曾一度出任涼州河西節度使判官,二年后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陽去主持考試工作。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和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