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征衣·過韶陽

柳永〔宋代〕〔〕

過韶陽,璇樞電繞,華渚虹流,運應千載會昌。罄寰宇、薦殊祥。吾皇。誕彌月,瑤圖纘慶,玉葉騰芳。并景貺、三靈眷祐,挺英哲、掩前王。遇年年、嘉節清和,頒率土稱觴。
無間要荒華夏,盡萬里、走梯航。彤庭舜張大樂,禹會群方。鹓行。望上國,山呼鰲抃,遙爇爐香。竟就日、瞻云獻壽,指南山、等無疆。愿巍巍、寶歷鴻基,齊天地遙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極其美好的時光。電光環繞北斗,星如虹流于華渚,國運千載會當興盛隆昌。進獻全天下不同尋常的祥瑞。懷胎十月產期滿,我皇誕生,皇圖有繼,普天同慶。金枝玉葉芬芳,五色云氣升騰。并賜予祥瑞的天、地、人之靈眷顧保佑,秀挺英哲,足以掩蓋前王。年年遇逢四月清和嘉節,賞賜全國舉杯祝酒。
不論屬國中原,都不遠萬里梯山航海而來。朝廷內奏起象征教平音和、君圣臣賢的舜之“韶”樂,像大禹一樣全聚各路諸侯。朝班如鹓鷺井然有序。附屬國仰望宗主國,山也呼喚,鰲也鼓舞,遙燃香爐。我皇猶如堯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仰望祝壽:祝我皇壽比南山,萬壽無疆。愿崇高的皇位和帝王基業,與天地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是柳永為宋仁宗祝壽而作的一首詞。詞人引經據典,搜盡《詩經》、《史記》、《漢書》、《宋書》等書中溢美之詞,并將仁宗的誕生與黃帝軒轅氏、顓頊高陽氏的誕生等而視之,極盡頌揚之能事。仿佛是在向世人證明,我柳永寫《鶴沖天(黃金榜上)》而落第,不是仁宗的緣故;“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也不是在向仁宗發牢騷;“奉旨填詞”,更不是對仁宗的不敬。恰恰相反,仁宗才是對我有知遇之恩的人。我要寫出最美的祝壽詞獻給仁宗帝,既為報恩,也為洗冤!據考,柳永恰當仁宗親政之第一年及第的,其受仁宗沾溉則無疑,三年之后,柳永寫了這首詞。由此可推知,柳永因所謂“薄于操行”,嘗作“浮艷淫冶”之詞而被“深斥”不第,決其事者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是柳永為宋仁宗祝壽而作的一首詞。詞人引經據典,搜盡《詩經》、《史記》、《漢書》、《宋書》等書中溢美之詞,并將仁宗的誕生與黃帝軒轅氏、顓頊高陽氏的誕生等而視之,極盡頌揚之能事。仿佛是在向世人證明,我柳永寫《鶴沖天(黃金榜上)》而落第,不是仁宗的緣故;“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也不是在向仁宗發牢騷;“奉旨填詞”,更不是對仁宗的不敬。恰恰相反,仁宗才是對我有知遇之恩的人。我要寫出最美的祝壽詞獻給仁宗帝,既為報恩,也為洗冤!據考,柳永恰當仁宗親政之第一年及第的,其受仁宗沾溉則無疑,三年之后,柳永寫了這首詞。由此可推知,柳永因所謂“薄于操行”,嘗作“浮艷淫冶”之詞而被“深斥”不第,決其事者應當為章獻劉皇后而非仁宗。千年冤屈,柳永洗之。

  極其美好的時光。電光旋繞北斗,星如虹流華渚,國運千載會當興盛隆昌。進獻全天下不同尋常的祥瑞。懷胎十月產期滿,我皇誕生,皇圖有繼,普天同慶。金枝玉葉芬芳,五色云氣升騰。并賜予祥瑞的天、地、人之靈眷顧保佑,秀挺英哲,足以掩蓋前王。年年遇逢四月清和嘉節,賞賜全國舉杯祝酒。

  不論屬國中原,都不遠萬里梯山航海而來。朝廷內奏起象征教平音和、君圣臣賢的舜之《韶》樂,如大禹時全聚各路諸侯。朝班如鵷鷺井然有序。附屬國仰望宗主國,山也呼喚,鰲也鼓舞,遙燃香爐。我皇猶如堯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仰望祝壽:祝我皇壽比南山,萬壽無疆。愿崇高的皇位和帝王基業,與天地同長久!▲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賞析二

  這是柳永為宋仁宗祝壽而作的一首詞。

  仁宗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此時已是初夏,故首句云“過韶陽”。上片首五句贊頌!仁宗應瑞而生,這里多用典故,分別以古圣王黃帝、少昊、后稷比附當朝天子宋仁宗,贊頌仁宗的誕生使得皇圖有繼,普天同慶。“并景貺、三靈眷祐,挺英哲、掩前王。”數句,意思又進一層,稱頌天帝格外賜福,使當今皇上得到天、地、人三界神靈的佑助,英明圣哲,超越了前代的君王。結拍以皇帝頒布詔書令舉國同慶乾元節。收束上片。

  下片緊承上片內容,鋪陳政通人和,朝野同慶,為仁宗祝壽的場面。首三句寫使臣無論遠近,皆航海越山而來。“彤庭”二句寫

展開閱讀全文 ∨
創作背景
這是柳永為宋仁宗祝壽而作的一首詞。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稱「柳」,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學名,父柳宜,曾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費縣令,官終工部侍郎。永少時流連于汴京,在秦樓楚館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歷荊湖、吳越。景祐元年(1034)登進士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馀杭令、定海曉峰鹽場監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終官屯田員外郎,......[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