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荊州的山川過去曾經(jīng)是京畿,梁元帝時代的各種建筑物只留下模糊不清的遺跡。
古道上馬兒嘶鳴,行人小憩,空城中長滿了莊稼,野雞亂飛。
寒風吹落樹葉填平宮井,野火燒進荒陵焚毀寶衣。
徒使留居北方的詞臣庾信,在咸陽一天到晚苦苦地思歸。
注釋
荊州:古地名。唐代改荊州為江陵府,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縣。
帝畿(jī):都城附近的地方叫畿,也叫京畿。江陵是楚國的郢都,南朝梁元帝蕭繹也定都在這里,所以詩人稱荊州附近為舊帝畿。
宋臺梁館:指梁元帝時代的各種建筑物。
依稀:模糊不清。
麥秀:即麥秀之詩
這首詩前六句描繪了南國昔日的繁華之地,如今已是破敗荒涼的景象;尾聯(lián)雙關,明寫庾信思念江陵,暗喻詩人牽掛長安。全詩表達詩人對南國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革新政治的抱負不得施展的悲憤,更表達了詩人對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勢的憂慮。這首詩語言自然流暢,感情真摯深沉。
首聯(lián)“南國山川舊帝畿,宋臺梁館尚依稀”,粗粗兩筆就把江山易主,古都破敗的景象勾勒出來了。南國的山川向來是以秀麗而著稱的。詩人所描繪的又是帝畿的山川,本應更加秀麗,但恰恰相反,詩人筆底的景色不是山川相繆、樓閣玲瓏,而是“宋臺梁館”的遺跡尚依稀可辨。這不是秀麗,而是蕭條。這一聯(lián)既畫出了“舊帝畿”的本質(zhì)特色,又留有想象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詩前六句描繪了南國昔日的繁華之地,如今已是破敗荒涼的景象;尾聯(lián)雙關,明寫庾信思念江陵,暗喻詩人牽掛長安。全詩表達詩人對南國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革新政治的抱負不得施展的悲憤,更表達了詩人對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勢的憂慮。這首詩語言自然流暢,感情真摯深沉。
首聯(lián)“南國山川舊帝畿,宋臺梁館尚依稀”,粗粗兩筆就把江山易主,古都破敗的景象勾勒出來了。南國的山川向來是以秀麗而著稱的。詩人所描繪的又是帝畿的山川,本應更加秀麗,但恰恰相反,詩人筆底的景色不是山川相繆、樓閣玲瓏,而是“宋臺梁館”的遺跡尚依稀可辨。這不是秀麗,而是蕭條。這一聯(lián)既畫出了“舊帝畿”的本質(zhì)特色,又留有想象的余地,韻味無窮。“宋臺梁館”雖然是偏義復詞,但實則表明了南朝宋、齊、梁、陳四代窮奢極侈,京都、京畿的樓堂館所千門萬戶,豪華無比。
頷聯(lián)、頸聯(lián)進一步描繪了昔日的繁華的京都、京畿,而今是如何荒涼,如何冷落。倘若掩卷細思,這兩聯(lián)所描畫的景物便歷歷在目:古樹之下,烈馬嘶鳴,行人歇息,空城之中,遍種禾黍,澤雉亂飛。寒風蕭瑟,落葉飄零,宮井已被泥土、枯枝和敗葉填塞殆滿;陵園被火,宰樹、棺槨以及寶衣皆焚燒凈盡。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具體地描繪了昔日的繁華之地,如今是這樣的荒涼。這兩聯(lián)中靜止的景物很多,有“空城”、“宮井”、“荒陵”以及“寶衣”等等,如果直把這些靜物死板板地排列在詩中,那一定是枯燥乏味,不堪卒讀的。劉禹錫的高妙之處就在于在靜物之中巧妙地安排了寒風搖動的古樹,嘶鳴不已的烈馬,剛剛歇息的行人,亂飛的澤雉,飄零的敗葉,使詩中的景物動靜協(xié)調(diào),相得益彰;使詩篇增添了凄涼的景象,肅殺的氣氛。
最后,尾聯(lián)明白地說,庾信枉費了思歸之心,“舊帝畿”已經(jīng)破敗不堪了,沒有什么值得留戀之處了。這兩句語帶雙關,明寫庾信思念江陵,暗喻詩人牽掛長安,全詩以此收束,可以說是余味無窮的。
這是一首懷古詩。懷古詩是借古喻今,以古鑒今之作,要求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否則,就要流于空泛。這首詩句句都值得思考:南國的舊帝畿為什么今不如昔、詩人為什么有如此強烈的今昔之感。答案雖在詩外,但對于楚和宋、齊、梁、陳的歷史稍有常識的人都是能找到的。楚國末期,政治日非一日,終為強秦所敗;宋、齊、梁、陳,一代比一代奢侈腐敗,更是盡人皆知、引以為戒的。這是楚和宋、齊、梁、陳滅亡的根本,也是“舊帝畿”今不如昔的原因。這首詩作于冬天,“麥秀空城”四字并非實寫城內(nèi)空空如也,唯麥子吐穗揚花而已,而是用“箕子朝周,過故殷墟”,“作麥秀之詩”的典故來寫故國的荒涼。這不僅僅是表示詩人對幾個朝代滅亡的惋惜,而是表達了詩人革新政治的抱負不得施展的悲憤,表達了詩人對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勢的憂慮。詩中暗示,唐王朝如不認真改革弊政,也會重蹈楚及南朝四代,特別是梁元帝的覆轍。▲
,參考資料:完善
1、 高志忠.劉禹錫詩詞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12-15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