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兩馬并駕八只蹄子聚集在一起,兩匹馬二彎下頸,馬鬃和馬尾一樣齊。
前馬后蹄踢著后馬重量壓在前蹄,后馬往后退避長聲嘶鳴。
長著胡子的看馬老頭向后看去,肯定上輩子是馬能聽懂馬語。
后邊的八匹馬有行走的有飲水的,細微流水流向馬嘴似能聽馬喝水的聲音。
前馬已經渡過溪水,像飛出樹林的鶴伸長著脖子,后馬想要渡河像鶴低頭啄食一樣。
最后一匹馬是最好的一匹馬,不嘶鳴,身子也不動,尾巴搖出了風。
韓干畫的馬就好像真馬一樣,蘇軾作詩就好像畫作一般。
世上沒有伯樂也沒有善于畫馬的韓干,這些詩這些畫誰能看懂?
注
展開閱讀全文 ∨這首詩于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三月作于徐州的這首七言古體詩。韓干,相傳年少時曾為酒肆雇工,經王維資助學畫,與其師曹霸皆以畫馬著名,杜甫在《丹青引》里曾經提到他。他的《照夜白圖》等作品尚存,而蘇軾題詩的這幅畫,卻不復可見。
詩題說是“馬十四匹”,畫中的馬,卻不止此數。南宋樓鑰在《攻媿集·題趙尊道渥洼圖序》里說:他看見的這幅渥洼圖,是李公麟所臨摹的韓干畫馬圖。“馬實十六,坡詩云‘十四匹’,豈誤耶?”樓鑰因而題蘇軾詩于圖后,自己還作了一首‘次韻’詩。李公麟臨摹那幅畫,當屬可信。臨摹本中的馬是“十六匹”,也很值得注意。王文誥“據公詩,馬十四匹,樓所見并非臨本也”的案語
展開閱讀全文 ∨,創作背景這首詩于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三月作于徐州的這首七言古體詩。韓干,相傳年少時曾為酒肆雇工,經王維資助學畫,與其師曹霸皆以畫馬著名,杜甫在《丹青引》里曾經提到他。他的《照夜白圖》等作品尚存,而蘇軾題詩的這幅畫,卻不復可見。
詩題說是“馬十四匹”,畫中的馬,卻不止此數。南宋樓鑰在《攻媿集·題趙尊道渥洼圖序》里說:他看見的這幅渥洼圖,是李公麟所臨摹的韓干畫馬圖。“馬實十六,坡詩云‘十四匹’,豈誤耶?”樓鑰因而題蘇軾詩于圖后,自己還作了一首‘次韻’詩。李公麟臨摹那幅畫,當屬可信。臨摹本中的馬是“十六匹”,也很值得注意。王文誥“據公詩,馬十四匹,樓所見并非臨本也”的案語,是缺乏根據的。按蘇軾這首題畫詩中的細節,那些說“據公詩,馬十四匹”的人,漏數了一匹,搞混了一匹,實際上是十六匹,和李公麟所臨摹的畫相符。▲
,參考資料:完善
1、 霍松林.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87-390 2、 孫凡禮 劉尚榮.蘇軾詩詞選:中華書局,2005:90-91,賞析這首《韓干馬十四匹》則是七古中的題畫名篇這首詩前十二句分寫十六匹馬(詩題為十四匹,有意),時分時合,夾敘夾寫,穿插轉換,錯落有致。寫了十六匹馬,然后點題。第十三句“畫馬真是馬”,得馬之神,是對韓干的高度贊同。第十四句是自贊,作者對自己的詩作充滿了信心。作者自贊之意在引出末二句議論:世無伯樂、韓干,則雖有韓干畫馬之才,雖有為韓干畫馬之才之人題詩傳神之功力之人,亦將無所得其用,可作多種聯想。
詩題標明馬的數目,但如果一匹一匹地敘述,就會像記流水帳,流于平冗、瑣碎。詩人匠心獨運,雖將十六匹馬一一攝入詩中,但時分時合、夾敘夾寫,穿插轉換,變化莫測。先分寫,六匹馬分為三組。
展開閱讀全文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