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園即事

王勃〔唐代〕〔〕

煙霞春旦賞,松竹故年心。
斷山疑畫障,懸溜瀉鳴琴。
草遍南亭合,花開北院深。
閑居饒酒賦,隨興欲抽簪。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郊外院子里煙霧云霞蒸騰的春光,已被我早早欣賞到了。那青翠的松樹和竹子,已經寄托了我多年的心愿。
斷裂的山崖,好像有圖畫的屏風。懸崖上飛流直下的山泉,發出了彈琴一樣動聽的響聲。
南亭周圍的草都長滿了,由于花開葉茂,北院顯得更幽深了。
不問世事,閑居有很多樂趣,可以盡興飲酒賦詩。為了追求這種樂趣,我打算棄官歸隱。

注釋
郊園:城外的園林。即事,以目前事物為題材作詩。
春旦:春天的早晨。旦,一作“早”。
松竹:松與竹,喻堅貞的節操。故年心:多年的心愿。
斷山:陡峭壁立的高山。畫障:有圖畫的屏風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描寫春天的詩寫得清新自然、開合有度。全詩不僅僅局限于客觀地描寫景色,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感受,正如劉勰所說:“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文心雕龍·物色》)

  首聯表明詩人的心跡,同時也為全詩奠定了基調——描寫春天,吟詠春天。頷聯描寫春天的山景、山泉,用畫障、鳴琴作比,用“疑”這個表示作者主觀感受的詞連接,說明兩者之間極為相似。雖然沒有直接描寫色彩、聲音的詞語,但處處充滿艷麗的顏色、動聽的音樂;雖然是側面描寫,但比正面描寫更能激發想象力,更加興趣盎然。頸聯轉入正面描寫春天的花草,用“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描寫春天的詩寫得清新自然、開合有度。全詩不僅僅局限于客觀地描寫景色,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感受,正如劉勰所說:“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文心雕龍·物色》)

  首聯表明詩人的心跡,同時也為全詩奠定了基調——描寫春天,吟詠春天。頷聯描寫春天的山景、山泉,用畫障、鳴琴作比,用“疑”這個表示作者主觀感受的詞連接,說明兩者之間極為相似。雖然沒有直接描寫色彩、聲音的詞語,但處處充滿艷麗的顏色、動聽的音樂;雖然是側面描寫,但比正面描寫更能激發想象力,更加興趣盎然。頸聯轉入正面描寫春天的花草,用“合”、“深”二詞渲染春天無處不在,春天的勃勃生機盡現眼前。尾聯寫詩人游春后的感受,與首聯相照應,也抒發了詩人陶醉于大自然、想要回歸田園的心志。

  整體來看,全詩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相結合,首尾呼應,前后勾連。與其他只作正面描寫的詩比起來,如唐代王涯的詩“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在綠波中”(《春游曲》),此詩更加含蓄新穎、耐人尋味。全詩通過描寫迷人的滿園春色,抒發了詩人想要棄官回歸山園的愿望。▲

,

參考資料:完善

1、 楊曉彩 姜劍云.王勃集:三晉出版社,2008年:32-33頁
創作背景
這首描寫春天的詩寫得清新自然、開合有度。全詩不僅僅局限于客觀地描寫景色,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感受,正如劉勰所說:“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文心雕龍·物色》)
王勃

王勃(650─676),初唐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帶)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學者。王勃少時即聰慧過人,據傳六歲就會作文章,有「神童」之譽;十四歲時應舉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當時諸王中斗雞之風盛行,王勃戲作《檄周王雞》一文加以嘲諷。周王就是唐高宗的兒子、后來的中宗李顯。唐高宗李治惱恨王勃「大不敬」,就將他逐出王府;王勃因此得以漫游蜀中,曾一度任虢州參軍;后來又因為受牽連犯了......[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