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

杜甫〔唐代〕〔〕

白帝城中云出門, 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峽雷霆斗, 古木蒼藤日月昏。戎馬不如歸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婦誅求盡, 慟哭秋原何處村?
譯文及注釋
譯文在白帝城中,遮天烏云涌出了城門,在白帝城下,瓢潑大雨像打翻了的水盆。峽江急流的吼聲像雷霆在轟擊,翠樹蒼藤籠罩的煙霧使日月為之發昏。戰馬不如歸耕的牧馬閑逸,戰亂使原有千戶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最為哀痛的是因戰亂失去丈夫的婦女們還被賦斂盤剝得精光凈盡,聽吧,在秋天原野上正在放聲痛哭的是哪座荒村? 注釋白帝:即白帝城。這里的白帝城,是實指夔州東五里白帝山上的白帝城,并不是指夔州府城。翻盆:即傾盆。形容雨極大。戎馬:指戰馬,比喻戰爭。歸馬:從事耕種的馬。出自《尚書·武成》“歸馬放牛”,比喻戰爭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這首詩在意境上的變化參差錯落,大開大闔,在暴風驟雨之后,描繪的是一幅凄涼蕭索,滿目瘡痍的秋原荒村圖,這圖景正是安史之亂后唐代社會的縮影。   詩的首聯即用民歌的復沓句法來寫峽江云雨翻騰的奇險景象。登上白帝城樓,只覺云氣翻滾,從城門中騰涌而出,此極言山城之高峻。往下看,“城下”大雨傾盆,使人覺得城還在云雨的上頭,再次襯出城高。這兩句用俗語入詩,再加上音節奇崛,不合一般律詩的平仄,讀來頗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種勁健的氣骨。   下一聯承“雨翻盆”而來,具體描寫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聯的拗拙,寫得非常工巧。首先是成功地運用當句對,使形象凝煉而集中。“高江”對“急峽 展開閱讀全文 ∨,這首詩在意境上的變化參差錯落,大開大闔,在暴風驟雨之后,描繪的是一幅凄涼蕭索,滿目瘡痍的秋原荒村圖,這圖景正是安史之亂后唐代社會的縮影。   詩的首聯即用民歌的復沓句法來寫峽江云雨翻騰的奇險景象。登上白帝城樓,只覺云氣翻滾,從城門中騰涌而出,此極言山城之高峻。往下看,“城下”大雨傾盆,使人覺得城還在云雨的上頭,再次襯出城高。這兩句用俗語入詩,再加上音節奇崛,不合一般律詩的平仄,讀來頗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種勁健的氣骨。   下一聯承“雨翻盆”而來,具體描寫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聯的拗拙,寫得非常工巧。首先是成功地運用當句對,使形象凝煉而集中。“高江”對“急峽”,“古木”對“蒼藤”,對偶工穩,銖兩悉稱;“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為偏義復詞,即指日),上下相對。這樣,兩句中集中了六個形象,一個接一個奔湊到詩人筆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勢,有聲有色地傳達了雨勢的急驟。“高江”,指長江此段地勢之高,藏“江水順勢而下”意;“急峽”,說兩山夾水,致峽中水流至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 猛漲,水勢益急,竟使人如聞雷霆一般。從音節上言,這兩句平仄完全合律,與上聯一拙一工,而有跌宕錯落之美。如此寫法,后人極為贊賞,宋人范溫說:“老杜詩,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類如此。皆拙固無取,使其皆工,則峭急無古氣。”(《潛溪詩眼》)   這兩聯先以云雨寄興,暗寫時代的動亂,實際是為展現后面那個腥風血雨中的社會面貌造勢、作鋪墊。   后半首境界陡變,由緊張激烈化為陰慘凄冷。雷聲漸遠,雨簾已疏,詩人眼前出現了一片雨后蕭條的原野。頸聯即是寫所見:荒原上閑蹓著的“歸馬”和橫遭洗劫后的村莊。這里一個“逸”字值得注意。眼前之馬逸則逸矣,看來是無主之馬。雖然不必拉車耕地了,其命運難道不可悲嗎?十室九空的荒村,那更是怵目驚心了。這一聯又運用了當句對,但形式與上聯不同,即是將包含相同詞素的詞語置于句子的前后部分,形成一種紆徐回復、一唱三嘆的語調,傳達出詩人無窮的感喟和嘆息,這和上面急驟的調子形成鮮明對照。   景色慘淡,滿目凋敝,那人民生活如何,這就逼出尾聯碎人肝腸的哀訴。它以典型的悲劇形象,控訴了黑暗現實。孤苦無依的寡婦,終日哀傷,有著憂愁和痛苦。她的丈夫或許就是死于戰亂,然而官府對她家也并不放過,搜刮盡凈,那么其他人可想而知。最后寫荒原中傳來陣陣哭聲,在收獲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況可以想見。“何處村”是說辨不清哪個村莊有人在哭,造成一種蒼茫的悲劇氣氛,實際是說無處沒有哭聲。 本詩在意境上的參差變化很值得注意。首先是前后境界的轉換,好像樂隊在金鼓齊鳴之后奏出了如泣如訴的縷縷哀音;又好像電影在風狂雨暴的場景后,接著出現了一幅滿目瘡痍的秋原荒村圖。這一轉換,展現了經過安史之亂后唐代社會的縮影。其次是上下聯,甚至一聯之內都有變化。如頷聯寫雨景兩句色彩即不同,出句如千軍萬馬,而對句則阻慘凄冷,為轉入下面的意境作了鋪墊。這種多層次的變化使意境更為豐富,跌宕多姿而不流于平板。   在藝術上,這首也很有特色:首先,境界開闊。詩人在描寫上富有變化,參差錯落,大開大闔。詩歌中,詩人描寫了暴風驟雨的景象,同時又給讀者展現一幅凄涼蕭索,滿目瘡痍的秋原荒村圖。其次,借景抒情。在詩歌中,詩以白帝的急風暴雨,喻唐代社會的戰亂動蕩;以荒村的蕭條凄涼,喻“安史亂后”國家的瘡痍滿目。詩人通過這樣的環境的描寫,表現了對國家動蕩,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沉郁的憂愁與哀思。▲,參考資料:完善 1、 杜甫 著 鄧魁英 編.杜甫選集:中華書局,1986:272-273 2、 蕭滌非.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508-509 3、 葛曉音.杜甫詩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56-157 4、 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五).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11-212
創作背景
這首詩在意境上的變化參差錯落,大開大闔,在暴風驟雨之后,描繪的是一幅凄涼蕭索,滿目瘡痍的秋原荒村圖,這圖景正是安史之亂后唐代社會的縮影。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詔的應試,由于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