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寇十一晚登白門

陳師道〔宋代〕〔〕

重樓杰觀屹相望,表里河山自一方。
小市張燈歸意動,輕衫當(dāng)戶晚風(fēng)長。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見故鄉(xiāng)。
富貴本非吾輩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重重高閣與樓觀相對聳立,有山河屏障的徐州自來雄鎮(zhèn)一方。
直待到小市門張起明亮燈火,我才起了回家的念頭;身穿輕薄衣衫對著窗戶,晚風(fēng)吹來只覺得分外悠長。
被朝廷遺忘的臣子白了頭發(fā),幸喜看到如今新的政令更張,被貶在外的游子正好趁著春光,返回久別的故鄉(xiāng)。
富貴本不是我們享有的事情,但又怎能在隱居生活中把師友淡忘!

注釋
寇十一:寇國寶,字荊山,徐州人,從陳師道學(xué)。哲宗紹圣四年(1097年)進(jìn)士,授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主簿。
白門,徐州城門名。
重(chóng)樓:多層的樓。
杰觀(guàn):雄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登白門樓的所見所思。該詩上半段寫登臨的情況,下半段寫歸來后的感觸,結(jié)體靈活,用意深婉。由于是寫給晚輩的和詩,作者則寫得瀟灑自如,在欣喜之中略帶輕松放曠的意緒。

  首聯(lián)起勢壯闊,將白門的形勢及登樓所見都包容在內(nèi)。

  頷聯(lián)極灑脫而輕松,因看到小市上了燈,詩人才萌動了歸意,可見其游興之濃;乘著和煦的春風(fēng)回到家門,然而詩人的意興仍然未盡,故佇立門前,讓晚風(fēng)吹拂著輕衫。此二句將詩人的意緒動態(tài)與景物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一個活生生的詩人形象便躍然紙上了。“小市”“輕衫”“歸意動”“晚風(fēng)長”諸語,都如同隨手拈來,頗有諧謔放達(dá)的意趣,特別是以“長”字形容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登白門樓的所見所思。該詩上半段寫登臨的情況,下半段寫歸來后的感觸,結(jié)體靈活,用意深婉。由于是寫給晚輩的和詩,作者則寫得瀟灑自如,在欣喜之中略帶輕松放曠的意緒。

  首聯(lián)起勢壯闊,將白門的形勢及登樓所見都包容在內(nèi)。

  頷聯(lián)極灑脫而輕松,因看到小市上了燈,詩人才萌動了歸意,可見其游興之濃;乘著和煦的春風(fēng)回到家門,然而詩人的意興仍然未盡,故佇立門前,讓晚風(fēng)吹拂著輕衫。此二句將詩人的意緒動態(tài)與景物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一個活生生的詩人形象便躍然紙上了。“小市”“輕衫”“歸意動”“晚風(fēng)長”諸語,都如同隨手拈來,頗有諧謔放達(dá)的意趣,特別是以“長”字形容風(fēng),形象而生動,畫面逼真。

  頸聯(lián)則道出了詩人輕松心情的由來。當(dāng)時蘇軾等人還貶謫于南方,因朝廷有重新起用舊黨的趨勢,所以慶幸又“逢新改”,語中帶著喜悅和希望,但“白首”二字中卻包蘊(yùn)著無限感慨,暗示出政治上派別斗爭之漫長和嚴(yán)酷。但詩人為流貶遠(yuǎn)方的朋友可以北歸而高興,“游子”句即設(shè)想他們在春天融和的天氣中重回故鄉(xiāng)的情景。這一句脫胎于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首中“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句,其中表達(dá)的感情也同杜詩的歡愉之情相仿佛。

  尾聯(lián)兩句則表達(dá)了詩人矛盾的內(nèi)心世界。詩人感嘆道:“富貴早已與我們絕緣,但羈身于仕宦之途,既不能建功立業(yè),又不能歸隱江湖,自由自在,所以永遠(yuǎn)處于矛盾困窘之中。”至于這種既向往無拘無束的生活,又留戀仕途,功名之心難忘的矛盾,是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普遍心理,頗有典型意義。▲

,

參考資料:完善

1、 繆鉞,霍松林,周振甫,吳調(diào)公,曾棗莊,葛曉音,陳伯海,趙昌平,莫礪鋒,劉永翔等撰寫.宋詩鑒賞辭典 新1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07:第715頁 2、 樂云主編.唐宋詩鑒賞全典:崇文書局,2011.11:第944頁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登白門樓的所見所思。該詩上半段寫登臨的情況,下半段寫歸來后的感觸,結(jié)體靈活,用意深婉。由于是寫給晚輩的和詩,作者則寫得瀟灑自如,在欣喜之中略帶輕松放曠的意緒。
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xué)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fēng)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nèi)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陳師道出身......[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fēng)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xì)。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