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傍晚時分,在栽滿了楊柳的堤岸上,一場蒙蒙細雨剛停。怎么去年的燕子還不見飛回來呢?真讓人心煩,正是春天,可讓人已有了秋寒的感覺。小欄外面春風輕柔,戀人尚未歸來。蜂兒經過一春的辛勞,收獲甚豐,誘人的蜜香都透過繡幃濃濃地散發著。而自己心里卻沒有一絲甜意,戀人只說到江南一帶去了,可江南那樣遙遠廣大,到底在何處呢?正苦苦地想著,耳邊又傳來鷓鴣討厭的啼叫聲,更使人不勝憂愁。
我記得,曾陪你一起宴游,為了報答你優美的舞姿和清妙的歌聲,我用麗錦為你纏頭。我迷戀酒色,長時間地淹留在揚州,還不是因為你嗎?在那些日子里,我經常騎馬去游樂,直到天黑了,才喝得醉醺醺地回來。可抬頭望翠樓時
《夢揚州·晚云收》是一首詠離愁憶往事的詞。表現了主人公離別情人的愁悵和對往日生活的留戀。
詞之上闋,寫繡幃中人對征人的思念。上片先寫引起對情人懷念的時令節氣和周圍的環境氣氛。開頭三句寫向晚天氣轉晴,濃云散去,柳塘畔煙霧般的濛濛細雨剛剛停止。所以要選擇“柳塘煙雨初休"這個鏡頭,因為煙雨后的柳塘春意更濃。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更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因水漲秋池而動鄉思,此詞當亦從此得啟發,以“柳塘煙雨”誘發對征人的思念。另一方面“柳塘煙雨”畫面優美別有一番風光,對全詞的氣氛和整個意境都起著重要的烘托渲染作用。接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夢揚州·晚云收》是一首詠離愁憶往事的詞。表現了主人公離別情人的愁悵和對往日生活的留戀。
詞之上闋,寫繡幃中人對征人的思念。上片先寫引起對情人懷念的時令節氣和周圍的環境氣氛。開頭三句寫向晚天氣轉晴,濃云散去,柳塘畔煙霧般的濛濛細雨剛剛停止。所以要選擇“柳塘煙雨初休"這個鏡頭,因為煙雨后的柳塘春意更濃。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更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因水漲秋池而動鄉思,此詞當亦從此得啟發,以“柳塘煙雨”誘發對征人的思念。另一方面“柳塘煙雨”畫面優美別有一番風光,對全詞的氣氛和整個意境都起著重要的烘托渲染作用。接下兩句明確點出了節氣時令。“燕未歸”自然是早春,天氣“側惻輕寒如秋”正是早春天氣的特點。云“燕子未歸”,雖切時令,實則借喻人未歸也。“惻惻輕寒似秋”,寫室內思婦的感覺,因是孤棲獨處,故而備覺清冷。下面四句寫了環境氣氛。她走到室外,撫欄遠望,頓覺一陣柔軟溫暖的春風,吹進繡幃。東風還帶來了濃濃的花香,熏人欲醉。僅此數句,不僅寫出了室內外的溫差,而且寫出了思婦感情的變化。她凝望江南,覺得征人遠去,不知此刻到了何處。“人何處”,通常寫思婦情懷。如李清照《永遇樂》云:“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此思其夫趙明誠之語也。這里的“人何處”,當是指身在江南的詞人。少婦孤單倀惘的情緒充分表露了出來。正值少婦凝神思念之際,忽然傳來鷓鴣的啼聲,把她從沉思中喚醒。著一“破”字,頗有如夢初醒之感。
上闋凡三個層次:一層自起句至“輕寒似秋”,寫時令及思婦在室內之感受;二層自“小欄”至“香稠”,寫思婦走到室外,乍感春意如許;三層自“江南”至“春愁”,寫思婦對江南征人的懷念。層層轉折,自然而流暢。
下闋主要是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和借杜牧詩意表達了對“麗錦纏頭”、“殢酒困花”放蕩生活的智慧。過片前三句“燕游”、“妙舞清歌”、“麗錦纏頭”都是對往日歡樂生活的追憶,自然也是留在主人公印象中最深刻的東西。下面兩句明確道出了“十載淹留”的原因。接下來三句是對自己往日形象的回憶,雖然只是生活場面,卻可概括當時生活的基本狀況。宴會深夜才敖,醉中歸來的主人公用馬鞭拂拭著臉面,用朦朧的醉眼向樓上觀望,看見“簾卷金鉤”知道心愛的入兒尚在等待自己歸來未寢。最后三句是歡樂的日子中斷了,分離的愁苦之情正紛亂地纏繞著自己,只有夢中才反復回到過去生活的地方,也就是夢中重溫過去生活。“頻夢揚州”并非真的夢見回到揚州,而是指過去生活過的地方,所以這樣寫,意在點示“夢場州”。
詞之下闋,抒征人之離情。在讀者面前展現的不是今日之情景,而是昔時宴游生活。詞人用“長記”二字輕輕帶起,與望海潮》其三“長記誤隨車”有異曲同工之妙。那時詞人漫游距離家鄉僅百余里的揚州,聽歌賞舞,殢酒困花,極浪漫縱恣之致。“酬”字以下四句,把在揚州的宴游,作了高度的概括。“十載因誰淹留”,化用小杜“十年一覺揚州夢”詩句,卻無痕跡,言外之意便是“贏得青樓薄悻名”。“因誰”二字,十分含蓄,說不清是留戀還是悔恨,因而頗值得讀者回味。
“醉鞭”以下至“金鉤”,寫自揚州回家。他在揚州逞足游興,帶著十分的滿足,三分的醉意,垂著醉鞭,迎著拂面的春風,回到高郵。遠遠望去,只見翠樓上,繡簾高掛,說明室內有人。“簾卷金鉤”,頗似《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中之“寶簾閑掛小銀鉤”,給人以幽閑恬靜之感。
歇拍三句點題。他現在遠離家鄉,后會不知何日,故而常常夢見揚州。揚州在古人心目中總是美的象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云:“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唐徐凝《憶揚州》詩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蘇詩集成》在《於潛僧綠筠軒》詩注中也引《殷蕓小說》云:“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揚州在長期的文化積淀中,已成為人人向往的地方。而秦觀故鄉屬揚州,他對揚州的感情無怪乎更為深切了。▲
,參考資料:完善
1、 徐培均,羅立綱.秦觀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3:47-51 2、 趙炯.淮海詞注析.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23-25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