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樓

文同〔宋代〕〔〕

巴山樓之東,秦嶺樓之北。
樓上卷簾時,滿樓云一色。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望云樓的東面是巍峨、綿延千里的大別山;樓的北面可見高峻雄偉、劍峰千仞的秦嶺。
在樓上卷簾之時,縈繞在高樓四周的云彩會立即飛入樓中,高樓頓時隱入云彩之中,景色奇麗無比。

注釋
望云樓:文同任陜西洋州知州時,宅內之樓。址在洋州,即今陜西省洋縣。
巴山:即大別山。陜西漢中盆地與四川盆地的界山。
秦嶺:詩中指的是陜西南部一段,是狹義的秦嶺,主峰是太白山,在洋縣正北。

賞析
賞析

  這首詩寫登樓所見的壯景。詩人用畫家的眼睛觀察景物,用畫筆寫詩,意境更加開闊,景物別出情趣,是畫,而又情出自然。四句詩都有“樓”字,而“滿樓云一色”,就成了“樓”外之“樓”了,既將詩意點透,也添加了平淡詩風中的濃味。全詩句句緊扣主題,絲毫不顯重復,儼若一首題畫詩,堪稱宋詩中的佳作。

  “巴山樓之東,秦嶺樓之北。”兩句寫望云樓的位置及登樓頭所見之景。此二句既說明此樓位置在巴山之西、秦嶺之南,并交代了此樓之高與位置極佳,才能上樓望見極高峻的巴山、秦嶺,也看到崇山峻嶺間云彩朵朵繞山飄蕩,景象壯麗無比。詩中雖未寫云,但云盡在不言中,讓人們去體會罷了。

  “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詩寫登樓所見的壯景。詩人用畫家的眼睛觀察景物,用畫筆寫詩,意境更加開闊,景物別出情趣,是畫,而又情出自然。四句詩都有“樓”字,而“滿樓云一色”,就成了“樓”外之“樓”了,既將詩意點透,也添加了平淡詩風中的濃味。全詩句句緊扣主題,絲毫不顯重復,儼若一首題畫詩,堪稱宋詩中的佳作。

  “巴山樓之東,秦嶺樓之北。”兩句寫望云樓的位置及登樓頭所見之景。此二句既說明此樓位置在巴山之西、秦嶺之南,并交代了此樓之高與位置極佳,才能上樓望見極高峻的巴山、秦嶺,也看到崇山峻嶺間云彩朵朵繞山飄蕩,景象壯麗無比。詩中雖未寫云,但云盡在不言中,讓人們去體會罷了。

  “樓上卷簾時,滿樓云一色。”句則由遠及近,寫樓中近景。望月樓如李白《夜宿山寺》所詠“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繞樓云彩飛入樓中,危樓隱入云彩之中,景色奇麗無比。這兩句“樓云一色”的奇觀,寫出了萬里晴空、浩茫云海的佳景,自然使人神清目爽,有“蕩胸生層云”之感慨。

  此詩最大的表現手法則是運用了一放一收的手法。頭兩句放開,由近及遠,拉開距離,使境界驟然開闊,烘托出望云樓周圍的自然環境;后兩句收攏,由遠及近,拉近距離,近到樓上、樓中、樓云天渾然一體的景色。

  其次,是詩中有畫的技法。詩人運用了典型的繪畫技法,將望云樓的地理位置——樓之東是巴山、樓之北是秦嶺全部畫出,氣象盡收眼底,境界開闊,氣勢不凡。卷簾這一動作,將樓的獨特之景“滿樓云一色”全部勾畫了出來。

  最后是平淡自然的詩風。唐宋后不少詩人和詩論家崇尚平淡的詩風。平淡代表了詩的一種風格,文同的這首詩就屬平淡之列。“巴山樓之東,秦嶺樓之北”,用平淡的語言介紹了望云樓所處位置。而詩的結尾時更用平淡語“滿樓云一色”,振起全篇,使詩境一下子煥發出光彩,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這是在卷起樓上簾子的剎那間的情況,詩人敏捷地捕捉并描繪它,將詩意點透,添加了平淡詩風中的濃味。▲

,

參考資料:完善

1、 郭榮光.歷代名詩大觀.濟南市:山東文藝出版社,1992:59-59 2、 張福清.詩書教育系列 宋詩導讀.廣州市: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2.02:96-97 3、 傅德岷,李元強,盧晉.傳統文化名篇賞析叢書 宋詩名篇賞析.成都市:巴蜀書社, 2012.02:073-074
創作背景
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等。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陜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未到任而卒。元豐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享年61歲。他與蘇......[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