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行行且止

張炎〔宋代〕〔〕

余載書往來山陰道中,每以事奪,不能盡興。戊子冬晚,與徐平野、王中仙曳舟溪上。天空水寒,古意蕭颯。中仙有詞雅麗;平野作《晉雪圖》,亦清逸可觀。余述此調,蓋白石《念奴嬌》鬲指聲也。

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里。星散白鷗三四點,數筆橫塘秋意。岸觜沖波,籬根受葉,野徑通村市。疏風迎面,濕衣原是空翠。
堪嘆敲雪門荒,爭棋墅冷,苦竹鳴山鬼。縱使如今猶有晉,無復清游如此。落日沙黃,遠天云淡,弄影蘆花外。幾時歸去,剪取一半煙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走一會兒,又停一會兒,讓天地間的美景,都反映進船篷下的小窗里。只見稀稀落落的三兩只白鷗散落在江面上,遠處水墨畫似的幾筆,很像蘇州橫塘一帶的秋天景色。尖銳突出的江岸激濺起水波,籬笆腳下堆積著落葉,曲折的小路通向村莊市集。蕭疏的風迎面吹來,衣裳被打濕了,哦,原來是山林水澤蒸發出來的水汽。
可嘆那一扇扇曾經在雪夜接待佳客的大門,如今都荒廢了;那一幢幢經常圍棋爭勝的別墅,也變得冷落凄清。只有叢叢苦竹在風中嗚嗚作響,就像山鬼在哭嚎。縱使倒退到一千年前的晉朝.這一帶也不會這樣凄清蕭條。落日下沙灘一片金黃,遠天外飄浮著幾縷云彩。透過蘆花的間隙,可以看見它們的影子在閃爍。什么時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詞上闋主要寫景,字字勾勒,句句入畫,處處彌漫著詞人對山陰道上所見自然風光的無限熱愛之心。下闋轉入抒情,在對冬晚泛舟暢游的深長感慨中,流露出作者的家國之思。這首詞蒼涼激楚,即景抒情,備寫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紅刻翠為工。

  一葉小舟,在蕭瑟的溪上劃行。船兒走一會,又停一會,走一會,又停一會,像是要把這天地間的美景,都收進篷窗之內。船中坐著三個讀書人,正在盡賞這天空水寒的冬日風光。只見稀稀落落的三四只白鷗,在水面上徘徊。此景活像是一個丹青妙手以疏疏幾筆畫出的水鄉葦塘秋意圖。遠遠望去,尖削的溪岸激濺起水波,籬笆下堆積著枯黃的落葉,一條荒僻小徑正通向村中的集市。這時,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詞上闋主要寫景,字字勾勒,句句入畫,處處彌漫著詞人對山陰道上所見自然風光的無限熱愛之心。下闋轉入抒情,在對冬晚泛舟暢游的深長感慨中,流露出作者的家國之思。這首詞蒼涼激楚,即景抒情,備寫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紅刻翠為工。

  一葉小舟,在蕭瑟的溪上劃行。船兒走一會,又停一會,走一會,又停一會,像是要把這天地間的美景,都收進篷窗之內。船中坐著三個讀書人,正在盡賞這天空水寒的冬日風光。只見稀稀落落的三四只白鷗,在水面上徘徊。此景活像是一個丹青妙手以疏疏幾筆畫出的水鄉葦塘秋意圖。遠遠望去,尖削的溪岸激濺起水波,籬笆下堆積著枯黃的落葉,一條荒僻小徑正通向村中的集市。這時,淡淡的風迎面吹來,艙內三人的衣服,都被那空蒙的水汽打濕了。

  上面這段描寫,便是張炎《湘月》一詞上闋的內容。那船中的三人,一個人王中仙(沂孫),一個是畫家徐平野,另一個便是這首詞的作者張炎。張炎在小序中交代,他曾多次往來山陰道中,往往因事情紛繁,失去暢游機會,總覺得未能盡興。這次與友人泛舟,始領略到晉人王子敬所說的“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為懷”(《世說新語·言語》)的意境。張炎詞中所描繪的山陰道中景色,較之王子敬的敘述,更為具體生動了。

  上半闋句句俱是寫景。“行行”三句,先點出是“曳舟溪上”。“星散”二句,寫舟中外望,是從“高遠”著筆。“岸觜”三句,則是“平遠”之景。“疏風”二句,開始轉入寫感受,亦景亦情,很自然便轉入以抒情為主的下半闋。上闋寫景了了幾筆,如同作畫高手,活畫一幅冬際圖。

  張炎在小序中提到徐平野作《晉雪圖》,但未有指出此圖內容如何;但既以“晉雪”為題,當是指晉人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的故事。由此看來,《湘月》上闋,就不單是句句寫景,還是句句寫畫了。上闋是亦景亦畫,渾然一體,是一幅極清逸的宋人寒林山水圖。張炎詞長于寫景狀物,于此可見一斑。

  下闋即因《晉雪圖》而生思古之幽情。過片三句,用了兩個晉人典故,一為“門荒”,一為“墅冷”,再加上叢叢苦竹在風中蕭蕭作響,恍似山鬼鳴叫,很自然便使人產生“堪嘆”之感了。山陰道上,曾是晉人清游之地,但經過戰亂之后,現在一切都變了。正是“風景不殊,舉目有山河之異”,時宋亡已九年,作者心里自多感慨。“縱使如今猶有晉,無復清游如此”二句,便是這種悲哀慨嘆的凝聚。“有晉”之“有”字無義,往往置于朝代名之前以足成詞語。

  “落日”以下五句,以景寫情,表達思歸之意:落日的余暉把沙灘染成金黃的顏色,淡淡的云影在遠處的天空中飄蕩。透過蘆花的間隙,可以看見它們的影子在閃爍。作者不禁又發出贊嘆,何時能用剪刀把一江煙水美景,剪取一半回去呢。末二句用晉索靖故事。張炎這首詞,以“幾時歸去,剪取一半煙水”作結,合用索、杜二典,既指眼前之景,也指徐平野的《晉雪圖》,亦景亦畫,融為一體,真是精妙之極。

  此詞上闋句句寫景,亦句句寫畫;下闋則因《晉雪圖》而抒發家國之感,借晉說宋,寄慨遙深。末二句把景、情、畫三者融合在一起,更使人回味不盡。▲

,

參考資料:完善

1、 夏承燾.宋詞鑒賞辭典 下:上海辭典書出版社,2013:第2176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詞上闋主要寫景,字字勾勒,句句入畫,處處彌漫著詞人對山陰道上所見自然風光的無限熱愛之心。下闋轉入抒情,在對冬晚泛舟暢游的深長感慨中,流露出作者的家國之思。這首詞蒼涼激楚,即景抒情,備寫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紅刻翠為工。
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