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秋華·七夕

吳文英〔宋代〕〔〕

露罥蛛絲,小樓陰墮月,秋驚華鬢。宮漏未央,當時鈿釵遺恨。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相逢,縱相疏、勝卻巫陽無準。
何處動涼訊。聽露井梧桐,楚騷成韻。彩云斷、翠羽散,此情難問。銀河萬古秋聲,但望中、婺星清潤。輕俊。度金針、漫牽方寸。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七夕之夜,小徑上已結起了蛛絲,西面小樓遮暗了斜墮的月兒,秋風吹亂了我頭上的花發。皇宮中正傳出漏聲,我想起傳說中王母娘娘狠心地用鈿釵劃出了一條銀河,活生生地將牛郎織女分隔在兩岸這一遺憾事。人世間的男女愛情也是如夢易醒,似風易散,算起來到是天上神仙度年如日,一瞬而過。牛郎織女雖是一年一度鵲橋會,但這相會也會很快來到的。縱然他們的相逢,似乎有“相見不相識”的滋味,但能夠有這一年一度鵲橋會的準確時間,總勝得過那巫山神女的來去無蹤,毫無準訊。
不知從什么地方吹來一股涼沁的秋風,耳中頓時聽到有桐葉飄落露井臺上的簌簌聲,觸動了詞人像屈大夫吟哦著楚辭一般湊成了哀切的韻律。因秋風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緊扣題旨“七夕”,反復論述天上勝過人間;下片從詞題“七夕”引申發揮,抒發對所愛女子無由再會的感嘆。全詞化用七夕牛郎織女的故事來抒寫懷念去姬之情,將景物描寫、敘事、抒情三者結合,善用景物托情,風格含蓄委婉。

  此詞發端“露罥蛛絲”一韻,從描寫所居環境人手:斜月下,夜露閃爍,小樓上,蛛絲懸掛。“蛛絲”“小樓”與《荔枝香近·七夕》“蛛絲暗鎖紅樓”意同,均以環境描寫,暗寫了姬之離去的蕭索。“秋驚華”人物進入畫面,言時光荏苒,人已年老鬢斑,此抒發了詞人嗟老的感慨。“宮漏未央”一韻,轉筆寫姬去之遺恨。此從側面表現了詞人輾轉反側、夜不成寐之狀。“當時鈿釵遺恨”一句,化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緊扣題旨“七夕”,反復論述天上勝過人間;下片從詞題“七夕”引申發揮,抒發對所愛女子無由再會的感嘆。全詞化用七夕牛郎織女的故事來抒寫懷念去姬之情,將景物描寫、敘事、抒情三者結合,善用景物托情,風格含蓄委婉。

  此詞發端“露罥蛛絲”一韻,從描寫所居環境人手:斜月下,夜露閃爍,小樓上,蛛絲懸掛。“蛛絲”“小樓”與《荔枝香近·七夕》“蛛絲暗鎖紅樓”意同,均以環境描寫,暗寫了姬之離去的蕭索。“秋驚華”人物進入畫面,言時光荏苒,人已年老鬢斑,此抒發了詞人嗟老的感慨。“宮漏未央”一韻,轉筆寫姬去之遺恨。此從側面表現了詞人輾轉反側、夜不成寐之狀。“當時鈿釵遺恨”一句,化用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抒發了當時與姬分手之遺恨。“人間夢隔西風”一韻,反用白居易《長恨歌》“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言天上瞬,人間數年,心無金堅。天上人間難于相見,而且,夢又被西風吹斷,夢中也難于相見了,其悵然之情溢于言表。“相逢,縱相疏”一韻,又轉筆寫牛郎織女,他們雖然每年七夕才能相會,縱然會面稀疏,但總勝于自己與蘇姬之間的永不相聚。“巫陽無準”化用宋玉《招魂》的典故:“帝告丞陽(女巫)曰:‘有人在下,我欲輔之。魂魄離散,汝筮予之’。巫陽對曰:‘掌夢!上帝其命難從。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謝,不能復用巫陽焉。’”言女巫不為其招魂,因此兩人不能夢魂相聚。此將牛女相聚雖短,與自己分而不聚作了對比,既切“七夕”之題,又深一層地表達了憶姬之悲。此與《荔枝香近·七夕》:“天上未比人間更情苦”之意相同。

  過片“何處動涼訊”二韻,轉筆再寫眼前之景,與上片小樓墮月,秋驚華鬢相呼應,繼寫秋,梧桐葉落,陣陣秋聲,好像化作楚辭悲嘆的音韻。此處以一問一答的方式,抒發悲秋之情。“彩云斷”一韻,化用李白《宮中行樂詞》的語典:“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歸。”以彩云飛斷,鵲鳥飛散的形象來比喻與姬的分手。“此情難問”是直抒胸臆法抒發感慨。“銀河萬古秋聲”一韻,轉筆,扣題“七夕”寫牛郎織女事,言萬古以來,人們聽到秋聲,仰望婺女星時,總是一片清新潤朗,然而又可望而不可即。在此進一步表達了姬去遙遠的思憶之情。最后“輕俊,度金針”二韻,以七タ習俗結情。七夕之夜,婦女穿針乞巧,自己也想用金針牽動她的內心,然而一個“漫”字,寫出即使穿針牽心,也是徒勞而已。

  全詞化用七夕牛女故事來抒寫懷念去姬之情,將景物描寫、敘事、抒情三者結合。善用景物托情,如“露霄蛛絲,小樓陰墮月”“彩云斷,翠羽散”,同時在寫景之后,又加一直接抒情句,以加重情感,如“秋驚華鬢”“此情難問”等。在用詞煉字上,他主張“下字欲其雅,不雅則近乎組令之體;用字不可太露,露則直突而無深長之味。”如,開頭寫姬去樓空一片蕭索冷清,就以“露罥蛛絲,小樓陰墮月”出之,寫斜月黯淡,秋葉沾露,小樓空寂,蛛絲懸掛的景物烘托,用詞雅而不露。又如寫秋景以渲染悲情,以“聽露井梧桐,楚騷成韻”的景語出之,既有秋風陣陣,梧桐葉落的形象,又用“楚騷”一詞形容秋聲,顯得內涵豐富而典雅。這種含蓄委婉的特色,正表現了夢窗詞的婉約風格。▲

,

參考資料:完善

1、 趙慧文 徐育民.吳文英詞新釋輯評(下).北京:中國書店,2007:587-590
創作背景
此詞為七夕憶姬之作,當作于宋理宗淳祐五年(公元1245)之后,當時蘇姬剛剛離去,詞人已在京城臨安。夏承燾《夢窗詞集后箋》:“卷中凡七夕中秋、悲秋詞,皆懷蘇州遣妾之作。”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