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鐘陵醉飲一別已經(jīng)十余載,又再次見到云英婀娜的身姿。
如今我未成名你也未出嫁,大概是我們兩個都不如別人吧!
注釋
鐘陵:縣名,即今江西進賢。
掌上身:形容云英體態(tài)窈窕美妙。此用趙飛燕典故。
卿:古代用為第二人稱,表尊敬或愛意。此指云英。成名:指科舉中式。俱:都
這首詩通過寫與故人久別重逢的感懷,借對云英的安慰,抒發(fā)了作者屢試不第、不遇于時的悲憤之情。全詩采用欲揚先抑及側(cè)面襯托的手法,起到了跌宕起伏、言簡意賅的效果。從文字風(fēng)格看,此詩寓憤慨于調(diào)侃,化嚴(yán)肅為幽默,亦諧亦莊,耐人尋味。
這首詩為云英的問題而發(fā),是詩人的不平之鳴。但一開始卻避開那個話題,只從敘舊平平道起。“鐘陵”句,回憶往事,歷歷在目。十二年前,作者年少英敏,風(fēng)華正茂,才氣逼人;歌妓云英正值妙齡,體態(tài)輕盈,色藝雙全。“酒逢知己千杯少”,當(dāng)年彼此互相傾慕,歡會款洽,都可以從“醉”字見之。“醉別十余春”,含有對逝川的痛悼。十余年轉(zhuǎn)瞬已過,作者是老于功名,一事無成,而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詩通過寫與故人久別重逢的感懷,借對云英的安慰,抒發(fā)了作者屢試不第、不遇于時的悲憤之情。全詩采用欲揚先抑及側(cè)面襯托的手法,起到了跌宕起伏、言簡意賅的效果。從文字風(fēng)格看,此詩寓憤慨于調(diào)侃,化嚴(yán)肅為幽默,亦諧亦莊,耐人尋味。
這首詩為云英的問題而發(fā),是詩人的不平之鳴。但一開始卻避開那個話題,只從敘舊平平道起。“鐘陵”句,回憶往事,歷歷在目。十二年前,作者年少英敏,風(fēng)華正茂,才氣逼人;歌妓云英正值妙齡,體態(tài)輕盈,色藝雙全。“酒逢知己千杯少”,當(dāng)年彼此互相傾慕,歡會款洽,都可以從“醉”字見之。“醉別十余春”,含有對逝川的痛悼。十余年轉(zhuǎn)瞬已過,作者是老于功名,一事無成,而云英也該人近中年了。
“鐘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兩句中第一句寫“別”,第二句則寫“逢”。由懷舊過渡到眼前。前句兼及彼此,次句則側(cè)重寫云英。用漢代趙飛燕“掌上舞”典故。當(dāng)詩人在“十余春”后再次見到已屬半老徐娘的云英的時候,其婀娜的身姿竟然還同十余年前 一樣,猶有“掌上身”的風(fēng)采,可以想見年輕時的云英一定是十分令人傾倒。
如果說這里嘖嘖贊美云英的綽約風(fēng)姿是一揚,那么,第三句“卿未嫁”就是一抑。如果說首句有意回避了云英所問的話題,那么,“我未成名”又回到這話題上來了。“我未成名”由“卿未嫁”舉出,轉(zhuǎn)得自然高明。宋人論詩最重“活法”──“種種不直致法子”(《石遺室詩話》)。其實此法中晚唐詩已有大量運用。如此詩的欲就先避、欲抑先揚,就不直致,有活勁兒。這種委婉曲折、跌宕多姿的筆法,對于表現(xiàn)抑郁不平的詩情是很合宜的。
既引出“我未成名卿未嫁”的問題,就應(yīng)說個所以然。但末句仍不予正面回答,而用“可能俱是不如人”的假設(shè)、反詰之詞代替回答,啟人深思。它包含豐富的潛臺詞:即使退一萬步說,“我未成名”是“不如人”的緣故,可“卿未嫁”又是為什么?難道也為“不如人”么?這說不過去(前面已言其美麗出眾)。反過來又意味著:“我”又何嘗“不如人”呢?既然“不如人”這個答案不成立,那么“我未成名卿未嫁”原因到底是什么,答案也就很明確了。此句情感深沉悲憤,一語百情,將詩人滿腔的憤懣、無奈傾瀉無余,是全詩不平之鳴的最強音。至此,全詩的情感達到了頂點。
此詩以抒作者之憤為主,引入云英為賓,以賓襯主,構(gòu)思甚妙。絕句取徑貴深曲,用旁襯手法,使人“睹影知竿”,最易收到言少意多的效果。此詩的賓主避就之法就是如此。贊美云英出眾的風(fēng)姿,也暗況作者有過人的才華。贊美中包含著對云英遭遇的不平,連及自己,又傳達出一腔傲岸之氣。
“俱是”二字蘊含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深切同情。不直接回答自己何以長為布衣的問題,使對方從自身遭際中設(shè)想體會它的答案,語意簡妙,啟發(fā)性極強。如不以云英作陪襯,直陳作者不遇于時的感慨,即使費辭亦難討好。引入云英,則雙管齊下,有言少意多之效。這首詩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有跌宕起伏之妙;引入云英來襯托自己,收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
,參考資料:完善
1、 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272-1274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fēng)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fēng)。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