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相作

李適之〔唐代〕〔〕

避賢初罷相,樂圣且銜杯。
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辭去相位,讓給有才能的賢士,愛酒如命正好開懷暢飲。
試問過去常來我家做客的人,今天會有幾個還肯前來?

注釋
罷相:罷免宰相官職。
避賢:避位讓賢,辭去相位給賢者擔任。李適之天寶元年任左相,后遭李林甫算計,失去相位。
樂圣:指愛好喝酒。且:尚且,還。銜杯:口含酒杯,指飲酒。
為(wèi)問:請問,試問。為,此處表假設。一作“借”。
今朝(zhāo);今天,現在。

賞析
賞析

  這首詩通過反語、俚語和雙關語,描寫了自己罷相之后的感受,深刻地諷刺了奸臣弄權和小人諂媚的官場狀況。

  “避賢初罷相,樂圣且銜杯?!眱删涫钦f自己的相職一罷免,皇帝樂意我給賢者讓了路,我也樂意自己盡可喝酒了,公私兩便,君臣皆樂,值得慶賀,那就舉杯吧。“避賢”是成語,意思是給賢者讓路。“樂圣”是雙關語,“圣”即圣人,但這里兼用兩個代稱,一是唐人稱皇帝為“圣人”,二是沿用曹操的臣僚的隱語,稱清酒為“圣人”。所以“樂圣”的意思是說,使皇帝樂意,而自己也愛喝酒。顯然,把懼奸說成“避賢”,誤國說成“樂圣”,反話正說,曲折雙關,雖然知情者、明眼人一讀便知,也不失機智俏皮,但終究是弱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詩通過反語、俚語和雙關語,描寫了自己罷相之后的感受,深刻地諷刺了奸臣弄權和小人諂媚的官場狀況。

  “避賢初罷相,樂圣且銜杯。”兩句是說自己的相職一罷免,皇帝樂意我給賢者讓了路,我也樂意自己盡可喝酒了,公私兩便,君臣皆樂,值得慶賀,那就舉杯吧?!氨苜t”是成語,意思是給賢者讓路?!皹肥ァ笔请p關語,“圣”即圣人,但這里兼用兩個代稱,一是唐人稱皇帝為“圣人”,二是沿用曹操的臣僚的隱語,稱清酒為“圣人”。所以“樂圣”的意思是說,使皇帝樂意,而自己也愛喝酒。顯然,把懼奸說成“避賢”,誤國說成“樂圣”,反話正說,曲折雙關,雖然知情者、明眼人一讀便知,也不失機智俏皮,但終究是弱者的譏刺,有難言的苦衷,針砭不力,反而示弱。所以作者在后兩句機智地巧作加強。

  “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眲t是作者關心親故來赴宴的情況。這在結構上順理成章,而用口語寫問話,也生動有趣。但宴慶罷相,事已異常;所設理由,又屬遁詞;而實際處境,則是權奸弄權,恐怖高壓。因此,盡管李適之平素“夜則宴賞”,天天請賓客喝酒,但“今朝幾個來”,確乎是個問題。宴請的是親故賓客,大多是知情者,懂得這次赴宴可能得罪李林甫,惹來禍害。敢來赴宴,便見出膽識,不怕風險。這對親故是考驗,于作者為慰勉,向權奸則為示威,甚至還意味著嘲弄至尊。

  倘使這二句真如字面意思,只是慶賀君臣皆樂的罷相,則親故常客自然也樂意來喝這杯酒,主人無須顧慮來者不多而發這一問。所以這一問便突兀,顯出異常,從而暗示了宴慶罷相的真實原因和性質,使上兩句閃爍不定的遁辭反語變得傾向明顯,令有心人一讀便知。作者以俚語直白寫這一問,不止故作滑稽,更有加強譏刺的用意。

  由于使用反語、雙關語和俚語,這詩蒙有插科打諢的打油詩格調,因而前人有嫌它過顯不雅的,也有說它怨意不深的。總之是認為它并未見佳。但杜甫《飲中八仙歌》寫到李適之時卻特地稱引此詩,有“銜杯樂圣稱必賢”句,可算知音。而這詩得能傳誦至今,更重要的原因在事不在詩。由于這詩,李適之在罷相后被認為與韋堅等相善,誣陷株連,被貶后自殺。因而這詩便更為著名。▲

,

參考資料:完善

1、 倪其心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40-41
創作背景
李適之

李適之【公元694~747年】,唐朝隴西成紀人。其為李承乾之孫,歷官通州刺史、刑部尚書等職,天寶元年,任左相,因與李林甫爭權失敗而罷相,后任太子少保的閑職。天寶六載,貶死袁州。李適之酒量極大,與賀知章、李琎、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共尊為“飲中八仙”。 李適之為唐太宗長子李承乾之孫,歷官通州刺史、刑部尚書,天寶元年,任左相,因與李林甫爭權失敗而罷相,后任太子 少保的閑職。天寶六載,貶死......[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