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宮門的望樓凌空百余尺,我臨窗憑軒放眼四顧,
目之所及,皆是千里平原。
有雄心壯志的人多悲壯之心,小人只求茍且偷閑。
國家仇恨尚未根絕,為此我甘心命喪黃泉。
按劍而起遙望西南,我愿意從軍征伐吳國。
琴弦急促聲調悲切,請君聽取我這番慷慨之言!
注釋
觀:即是闕,宮門的望樓。
御:憑。
烈士:指有雄心壯志的人。
偷:茍且。
亮:誠然。
喪元:丟掉腦袋。
拊劍:按劍。這一句的意思是說自己愿意從軍討蜀。
赴太山:“太山”即“泰山”。指欲從
這首詩是曹植《雜詩七首》中的第六首。其主要抒發了赴難殉國的壯志以及壯志不遂的憤慨之情。
這首詩通篇造語悲壯雄渾,結構嚴整緊湊,句無閑字,篇無閑筆,它體現了曹植后期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
此詩共十二句,一韻到底,每四句為一小節。第一小節寫登高遠眺,統攝全詩;第二小節以“烈士”與“小人”對比,借以明志;第三小節比第二小節更深入一層,直言自己以身許國的打算。但第三小節的前兩句乃承第一小節的登高遠眺而言,后兩句則承第二小節的“國仇”二句而言,帶有總結全詩的意思。篇幅雖短,卻波瀾迭起,氣象萬千。在曹植詩中,誠為異軍突起的佳作。
“飛觀百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詩是曹植《雜詩七首》中的第六首。其主要抒發了赴難殉國的壯志以及壯志不遂的憤慨之情。
這首詩通篇造語悲壯雄渾,結構嚴整緊湊,句無閑字,篇無閑筆,它體現了曹植后期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
此詩共十二句,一韻到底,每四句為一小節。第一小節寫登高遠眺,統攝全詩;第二小節以“烈士”與“小人”對比,借以明志;第三小節比第二小節更深入一層,直言自己以身許國的打算。但第三小節的前兩句乃承第一小節的登高遠眺而言,后兩句則承第二小節的“國仇”二句而言,帶有總結全詩的意思。篇幅雖短,卻波瀾迭起,氣象萬千。在曹植詩中,誠為異軍突起的佳作。
“飛觀百余尺,臨牖御欞軒。遠望周千里,朝夕見平原”是第一節。第一句詩寫樓觀極高,不高則不足以遠眺;第二句寫當窗憑檻,視野自然開拓。“飛觀”,形容樓閣聳立,結構宏偉,如飛鳥之在高空;“臨牖”,等于說“當窗”;“御欞軒”,等于說“憑檻”。
第三句“周千里”的“周”字用得確切而有氣勢。“周”者,遍也,匝也,意思說向東南西北四周遍地遠眺,都能望到千里之外。“朝夕見平原”,通常講成早晚都能看見平原,實有辭費之嫌;眼中的平原不可能有不成其為平原的時候。其實“朝夕”本是表空間的名詞,后乃引申為表時間的名詞。但鄙意上句既言“周千里”,則此句的“朝”、“夕”并不僅指東、西兩面,而是概括指四面八方。正如以“朝”、“夕”為早晚,雖指早晨和傍晚,實概括一晝夜之二十四小時而言之。這兩句正寫出河南地處中原,登高望遠,有控馭四方之勢。所以表面上看似領起下文,實已體現作者胸羅萬象、氣蓋當世的雄才大略。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閑。國仇亮不塞,甘心思喪元。”是第二節,“烈士”,指有正義感而不怕犧牲的人,在古代不一定專指死者。“偷自閑”,偷安而自甘閑散。“亮”,誠然,實在。“塞”,防止,杜絕。“國仇”句,是說國家的仇敵誠然是一時還消滅不了的。原意是說勇士要時時不忘自己應當有不怕犧牲的精神。
“烈士”二句看似泛指,涵義實深。意謂自己本是“多悲心”的“烈士”,但每當遇到報國殲敵的機會,卻不允許自己參加,盡自己一份力量。這無異把自己看成茍且偷安的“小人”。這兩句詩表面上是客觀的、平列的,事實上卻洋溢出作者報國無門的一腔義憤。因此接下來堅決表態:在國仇未滅之時,自己是甘心拋頭顱、灑熱血的。
然后轉入“撫劍西南望,思欲赴太山。弦急悲聲發,聆我慷慨言。”是第三節,承上第一小節登高遠眺的描寫更明確地表示,自己時刻關心著魏蜀雙方的戰斗的,很想親身奔赴前線。蜀在魏之西南,故作者“撫劍”而矚目“西南”。“太山”,這里不是指山東的泰山,而是指陜西的太乙山。太乙山與終南山相接,在今陜西郿縣南,正當蜀軍入魏的沖要之地。當時諸葛亮既圍陳倉,揚言要從斜谷取道郿縣,太乙山正是對方的必經之路,所以作者打算奔赴太乙山迎戰敵人。
最后兩句,依黃節注,“弦急悲聲發”是比喻作者為什么要讓人們聽他慷慨陳辭。“弦急”,指把琴弦繃緊,使調門兒增高。蓋彈琴時如果要使音調高亢激越,便把琴弦擰緊。音調既高,“悲聲”乃作。這兩句意思說琴弦一“急”,琴聲自“悲”;而大敵當前,國家多事,自己卻被投閑置散,使英雄無用武之地,因此才悲憤交加,慷慨陳辭的。這兩句既是“國仇”二句的補充,又是全詩的結語。
▲
參考資料:完善
1、 《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288頁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逸材之獸,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盡為難矣。是胡越起于轂下,而羌......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鴻鵠 一作:鳴鶴)......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難以逝。我欲東歸,害梁不為?我集無高曳,水何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沾衣。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