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海州碧水連天,青山聳立。這里是西漢二疏的故鄉。居海州幾年,你白發新添,卻博得州人殷勤相送,這是你留下的深恩厚義啊。
大海的最東邊,大山的盡頭,自古就有人乘槎到天河。但是自古以來,客槎有來有往,你卻未有歸期,讓人惆悵。
注釋
更漏子:唐人稱夜間為更漏。此調創于晚唐,而溫飛卿最擅其詞,飛卿傳者有兩首,而所詠又俱本意,調名創作,或即為溫飛卿本人耳。毛氏《填詞名解》亦云:“唐溫庭筠做《秋思詞》,中詠更漏,后以名詞。”雙調四十六字。起為三字對句,而平仄互異。第三句為六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第四、五句換平韻,亦為三字對句。第六句五字,第
詞的上片用西漢二疏(疏廣、疏受)故事贊頌孫洙。二疏叔侄皆東海(海州)人。廣為太子太傅,受為少傅,官居要職而同時請退歸鄉里,得到世人景仰。孫洙曾知海州,故云“二疏鄉里”。對海州來說,孫洙和二疏一樣都是值得紀念的。“水涵空,山照市,西漢二疏鄉里”,三句說海州碧水連天,青山映簾,江山神秀所鐘,古往今來出現了不少可景仰的人物。前有二疏,后有孫洙,都為此水色山光增添異彩。“新白發,舊黃金,故人恩義深”。三句以二疏事說孫洙。“新”與“舊”二字,將二疏與孫洙聯系一起。點明詞中說的卻是眼前人。孫洙海州一任,白發新添,博得州人殷勤相送,這是老友在此邦留下的深恩厚義所致。
詞的下片以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詞的上片用西漢二疏(疏廣、疏受)故事贊頌孫洙。二疏叔侄皆東海(海州)人。廣為太子太傅,受為少傅,官居要職而同時請退歸鄉里,得到世人景仰。孫洙曾知海州,故云“二疏鄉里”。對海州來說,孫洙和二疏一樣都是值得紀念的。“水涵空,山照市,西漢二疏鄉里”,三句說海州碧水連天,青山映簾,江山神秀所鐘,古往今來出現了不少可景仰的人物。前有二疏,后有孫洙,都為此水色山光增添異彩。“新白發,舊黃金,故人恩義深”。三句以二疏事說孫洙。“新”與“舊”二字,將二疏與孫洙聯系一起。點明詞中說的卻是眼前人。孫洙海州一任,白發新添,博得州人殷勤相送,這是老友在此邦留下的深恩厚義所致。
詞的下片以乘槎故事敘說別情。《博物志》載:近世人居海上,每年八月,見海槎來,不違時,赍一年糧,乘之到天河。見婦人織,丈夫飲牛,問之不答。遣歸,問嚴君平,某年某月日,客星犯牛斗,即此人也。這是傳說中的故事,作者借以說孫洙,謂其即將浮海通天河,晉京任職。“海東頭,山盡處,自古客槎去。”“海”與“山”照應上片之“水”與“山”,將乘槎浮海故事與海州及孫洙聯系一起。作者的想象中,當時有人乘槎到天河,大概就是從這里出發的。但是,自古以來,客槎有來有往,每年秋八月一定準時來到海上,人(孫洙)則未有歸期。“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歸”一方面用浮海通天河說應召晉京,一方面以歸期無定抒寫不忍相別之情。其中“有信”、“不歸”,就把著眼點集中在眼前人(孫洙)身上,突出送別。
此詞妙用典故,先以兩漢二疏故事贊頌孫洙,又以乘槎故事敘說別情,既表達了對友人的贊美之情,又抒發了作者自身的復雜心緒和深沉感慨,可謂形散而神不散,渾化天跡,大開大合,結構縝密。▲
,參考資料:完善
1、 《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719頁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