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新住到孟城口,可嘆只見衰柳而不見昔日種柳之人。
以后來到這里居住而追念現在的又是何人呢?我們不必徒然地悲嘆這里昔日的主人。
注釋
孟城坳(ào):是輞川風景點之一,有古城墻。坳,低洼的地方。
新家:新住到。
來者:后來的人。
復:又。
空:徒然地。
昔人:過去的人。
此詩是王維的詩集《輞川集》的第一首。王維中年以后,在長安附近的藍田輞川(即現在的陜西藍田)買了一份產業,稱為輞川別業。王維在此居住時,常與好友裴迪在附近山中游玩,二人都寫了孟城坳、華子岡等二十景,各成五言詩二十首,由王維輯成《輞川集》,并撰寫序言云:“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莫、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歆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閑,各賦絕句云爾”。
孟城坳原為初唐詩人宋之問的別墅,宋之問曾以文才出眾和媚附權貴而顯赫一時,后兩度貶謫,客死異鄉,這所輞川別墅也就隨之荒蕪了
展開閱讀全文 ∨,創作背景此詩是王維的詩集《輞川集》的第一首。王維中年以后,在長安附近的藍田輞川(即現在的陜西藍田)買了一份產業,稱為輞川別業。王維在此居住時,常與好友裴迪在附近山中游玩,二人都寫了孟城坳、華子岡等二十景,各成五言詩二十首,由王維輯成《輞川集》,并撰寫序言云:“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莫、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歆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閑,各賦絕句云爾”。
孟城坳原為初唐詩人宋之問的別墅,宋之問曾以文才出眾和媚附權貴而顯赫一時,后兩度貶謫,客死異鄉,這所輞川別墅也就隨之荒蕪了。當時王維搬入此處,觸景傷情,透露出他難言的心曲。同時,李林甫擅權,張九齡罷相,這使王維帶著深深的失望和隱憂退隱輞川,故當他看到目前這一衰敗景象時,心緒再也不能平靜,很自然地想到別墅的舊主人。▲
,參考資料:完善
1、 陶文鵬,王維詩歌賞析,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119頁 2、 馬瑋主編,王維,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4.01,第164-165頁,賞析這是一首精練含蓄、耐人尋味的哲理小詩,其在時空交錯的敘述中,傳達了詩人孤寂蕭索的一種心態。此詩前兩句交代了詩人自己新近搬到了孟城口居住之事,以及那里的衰敗景象;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無限感慨,使人由現在之衰景聯想到昔日古樹參天、楊柳依依掩映著精雅山間別墅的盛景。全詩精練含蓄、耐人尋味,構思深邃,筆墨精簡曲折。
“新家孟城口”,首先是敘事,交代自己新近搬到了孟城口居住。按常理來說,既然是新家,應該有一番新氣象。可詩人不然,下一句就說“古木余衰柳”,這里的環境除了疏落的古木,就是枯萎的柳樹,呈現出的是一幅衰敗的景象。一個“古”字,說明這里歷史遺跡之長;一個“余”字暗含了興
展開閱讀全文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