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令狐相公別牡丹

劉禹錫〔唐代〕〔〕

平章宅里一欄花,臨到開時不在家。
莫道兩京非遠別,春明門外即天涯。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宰相的家中有一欄牡丹花,待到開花時主人卻不在家。
不要說長安和洛陽不算遙遠,出了春明門處處皆是天涯。

注釋
此詩作于大和三年(829)三月。《舊唐書·文宗紀上》:“(大和三年三月)幸已朔,以戶部尚書令狐楚為東都留守。”
和:即唱和,古代詩人相互間應答酬謝所作的詩詞。
令狐相公:即令狐楚。相公指宰相,令狐楚曾任宰相,故稱。令狐楚入相在憲宗元和十四年。
牡丹:是時京師盛行賞牡丹之風俗,“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當時人多以此為詩料。舒元輿《牡丹賦序》(《全唐文》七二七):“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嘗與焉。蓋遁于深山,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此詩是劉禹錫以牡丹為題的唱和詩作。詩人以牡丹入題,借物抒懷,寫別牡丹而實嘆別京國,一句“春明門外即天涯”道盡沉浮感慨。

  詩作前句與令狐楚唱和,從其詩意點明了臨到開放主人卻不在的創作背景,平鋪直敘不起一字波瀾。值得體會的,是詩人借別牡丹寫別家別京城的寫作手法,以牡丹的鮮明形象寄托了家和京國的含義在其中,字在牡丹而意屬別離,使得詩意委婉清新。

  而緊隨話鋒突轉:“莫道兩京非遠別,春明門外即天涯”。“莫道”兩字戳破“兩京非遠別”之謬,用否定的句式表達出作者強烈的情感。“春明門”則以小處著眼,以出春明門這離京赴東都的必經之門代指離京去國。“即”字是言離京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此詩是劉禹錫以牡丹為題的唱和詩作。詩人以牡丹入題,借物抒懷,寫別牡丹而實嘆別京國,一句“春明門外即天涯”道盡沉浮感慨。

  詩作前句與令狐楚唱和,從其詩意點明了臨到開放主人卻不在的創作背景,平鋪直敘不起一字波瀾。值得體會的,是詩人借別牡丹寫別家別京城的寫作手法,以牡丹的鮮明形象寄托了家和京國的含義在其中,字在牡丹而意屬別離,使得詩意委婉清新。

  而緊隨話鋒突轉:“莫道兩京非遠別,春明門外即天涯”。“莫道”兩字戳破“兩京非遠別”之謬,用否定的句式表達出作者強烈的情感。“春明門”則以小處著眼,以出春明門這離京赴東都的必經之門代指離京去國。“即”字是言離京一步便是天涯,情感強烈,筆法夸張。從“一欄花”之小,到“天涯”之大;以“春明門”之近,到“天涯”之遠。作者用鮮明的對比、強烈的句式、借代夸張的修辭手法十分精煉的表達了離京的深深感慨。前句委婉清新,后句卻盡意抒懷,前后情感強度反差也使詩中情感愈加鮮明,更是將離京之凄楚眷懷訴說的淋漓盡致。全詩借牡丹為題,言在牡丹,韻系離愁,道盡去京國赴天涯的沉浮感慨,是一篇借物抒懷之佳作。

  劉禹錫唱和之作較令狐楚詩情感更強烈,能言令狐楚所未能言,此宜結合作者生平體會。劉禹錫因“永貞革新”失敗連貶遠州司馬,又受盡讒言所害,一生多數時間都是遠離京國的逐放生涯。故而盡管是寫令狐楚離京,劉禹錫唱和為友不平,又何嘗不是雜糅了劉禹錫對自己坎坷仕途的感慨,此詩非是為一人而不平。▲

,

參考資料:完善

1、 吳在慶.名家精注精評本劉禹錫集.江蘇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86-187
創作背景
此詩是劉禹錫以牡丹為題的唱和詩作。詩人以牡丹入題,借物抒懷,寫別牡丹而實嘆別京國,一句“春明門外即天涯”道盡沉浮感慨。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預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 譽為「詩豪」。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并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