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鰷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啊。”
注釋
濠梁:濠水上的橋。濠,水名,在現(xiàn)在安徽鳳陽。
從容:悠閑自得。
鰷(tiáo)魚:一種淡水魚中的銀白色小魚,喜歡在水層下面
1.莊子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
答: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2.兩人辯論的結(jié)果且不論誰輸贏,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莊子與惠子思想、性格、氣質(zhì)等方面的差異,分析兩人的性格 。
答: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事物持認知心態(tài)。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
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事物持藝術(shù)心態(tài)。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tài)度,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而產(chǎn)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shù)家的風貌。
3.這
展開閱讀全文 ∨,問題探究1.莊子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
答: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2.兩人辯論的結(jié)果且不論誰輸贏,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莊子與惠子思想、性格、氣質(zhì)等方面的差異,分析兩人的性格 。
答: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事物持認知心態(tài)。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
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事物持藝術(shù)心態(tài)。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tài)度,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而產(chǎn)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shù)家的風貌。
3.這個辯論爭了很久了。誰在這場辯論中誰才占據(jù)了上風呢?
答:從邏輯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風。因為莊子是強詞奪理;如果從形式上說,是莊子占了上風。因為莊子說了后惠子就沒有話可以用來反駁了。
4、怎樣看待莊子與惠子的關(guān)系?
答:莊子這般曠達的心境,視富貴榮華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離人群與社群。無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既然這樣,就只好“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了。像莊子這樣絕頂聰明的人,要想找到一兩個知己,確是不容易。平常能夠談得來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會再有其他的人了。他們都好辯論,辯才犀利無比;他們亦很博學(xué),對于探討知識有濃厚的熱忱。▲
,本節(jié)內(nèi)容由匿名網(wǎng)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wù)郵箱:service@gushiwen.cn完善
,鑒賞該文節(jié)選自《秋水》。
《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yīng)怎樣去認識外物。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一問一答一氣呵成,構(gòu)成本篇的主體。后一部分分別寫了六個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自成一體,各不關(guān)聯(lián),跟前一部分海神與河神的對話也沒有任何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上的聯(lián)系,對全篇主題的表達幫助也不甚大,似有游離之嫌。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輕松閑適,詩意盎然。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人讀后會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
展開閱讀全文 ∨,問題批判 近年來,也有哲學(xué)家對此表示懷疑。因為莊子所說,只是自己的一種體驗,把體驗當成知識,固然表現(xiàn)了其超然的態(tài)度,但對認識卻大有不利,因為認識與體驗是兩回事。嚴格來說,莊子并沒有從邏輯上反駁惠施,而是把邏輯引到了它夠不到的地方,即各人當下的內(nèi)心體驗,而這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不足為外人道的。不過,莊子既然運用了邏輯推理,就應(yīng)該把它運用到底。假如我是惠施,就會繼續(xù)追問:你說你在濠上時知道了魚的快樂,但那是剛才的你,而現(xiàn)在說話的當下你已經(jīng)不再是剛才的你了,你怎么會知道剛才的你知道魚之樂呢?比如我,我也不知道我剛才怎么知道你知道魚的快樂。面對這樣的詰難,我想莊子不會再說什么,他在語言上是輸了,即被剝 展開閱讀全文 ∨閟宮有侐,實實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無災(zāi)無害。彌月不遲,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麥。奄有下國,俾民稼穡。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纘禹之緒。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剪商。至于文武,纘大王之緒,致天之屆,于......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絲紕之,良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絲組之,良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絲祝之,良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修兮憺忘歸,......
“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臣聞昔湯、武以百里昌,桀、紂以天下亡。今楚國雖小,絕長續(xù)短,猶以數(shù)千里,豈特百里哉? “王獨不見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自以為無患,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