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漁父

杜牧〔唐代〕〔〕

蘆花深澤靜垂綸,月夕煙朝幾十春。
自說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獨醒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蘆花叢中,深澤之濱,一位老者在靜靜地垂釣,這位垂釣的老人已經歷了幾十個春秋的煙朝月夕。
說自己在孤舟上、寒水畔、幾十年來未遇到過屈原這樣的獨醒之人。

注釋
綸(lún):釣絲。
月夕:月明之夜,即指夜晚。
煙朝:炊煙繚陽之早晨,即言早晨。
畔(pàn):旁邊。
不曾逢著獨醒人:戰國時屈原被放逐,遇見漁父,漁父問他何以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笔乱姟冻o·漁父》。

賞析
賞析

  這首詩為七言絕句,除“深”“逢”平仄不拘外,完全符合平起首句入韻格律。因為“垂綸”即垂釣,所以這首詩描寫的正足孤獨的垂釣者。釣者獨處靜謐之地,長潛煙雨之中,不與人世相通。詩名《贈漁父》,自然要贊美漁父。全詩通過環境描寫,虛擬對話,刻畫了與地無爭的老者形象。

  第一句的正面環境描寫勾勒了山澤野趣,而第三句是其補充。蘆花盛開,一江皆白,蔚為壯觀。蘆葦一般九月開花,北方降溫,故稱“寒水”。杜牧另一首《泊秦淮》也曾寫過“煙籠寒水夜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三國魏劉楨《贈從弟》曾曰“豈無園中葵,懿此出深澤”?!吧顫伞迸c“水畔”化用了戰國屈原《漁父》的“游于江潭,行吟澤畔”。本句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詩為七言絕句,除“深”“逢”平仄不拘外,完全符合平起首句入韻格律。因為“垂綸”即垂釣,所以這首詩描寫的正足孤獨的垂釣者。釣者獨處靜謐之地,長潛煙雨之中,不與人世相通。詩名《贈漁父》,自然要贊美漁父。全詩通過環境描寫,虛擬對話,刻畫了與地無爭的老者形象。

  第一句的正面環境描寫勾勒了山澤野趣,而第三句是其補充。蘆花盛開,一江皆白,蔚為壯觀。蘆葦一般九月開花,北方降溫,故稱“寒水”。杜牧另一首《泊秦淮》也曾寫過“煙籠寒水夜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三國魏劉楨《贈從弟》曾曰“豈無園中葵,懿此出深澤”。“深澤”與“水畔”化用了戰國屈原《漁父》的“游于江潭,行吟澤畔”。本句中,風來葦曳,魚去綸搖,而一個“靜”字反襯出了漁父嫻熟的技巧和沉穩的心態。

  第二句由空間轉換到了時間?!霸孪煶笔侵竿砩系脑鹿夂颓宄康谋§F。由于夜釣和霧釣時能見度較低,垂釣肯看不清魚漂,所以此句暗示漁父技藝高超。又由于所寫時間是夜間,所以此句也暗示漁父晝伏舟中,離群索居。漁父隱逸自處,已非一日,而是“幾十春”,彰顯了堅定的意志和脫俗的境界。明儒楊慎《臨江仙》的”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與此格局相類,因置于《三國演義》開篇而膾炙人口。

  第三、四句由描寫轉入記敘。秋冬岸邊,喃喃自語。橫舟獨釣,皆遇醉人?!肮轮酆钡囊庀蠡昧肆谠督返摹肮轮鬯蝮椅?,獨釣寒江雪”。“獨醒人”取自屈原的《漁父》,文中三閭大夫屈原解釋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正是“眾人皆醉我獨醒”。漁父未逢拔俗之士,說明他自己深悟歸隱之道;老者向作者訴說岸邊際遇,也暗示作者自訓為世外高人。

  這首詩詩意象明確,節奏舒緩,格調清幽,境界深遠,是一首刻畫江邊隱士的佳作。▲

,

參考資料:完善

1、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編.杜牧詩文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12:79-81
創作背景
自屈原《漁父》之后,化用漁父典故的詩作甚多。杜牧也是化用漁夫典故,于是創作了這首詩。
杜牧

杜牧(803-853)晚唐杰出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公元828年(大和二年)進士及第,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歷任監察御史,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詩以七言絕句著稱,晚唐諸家讓渠獨步。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